正文 新形勢下高校社團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2 / 3)

高校社團文化發展特征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一是社團文化中的政治色彩淡化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矛盾。社團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出現真空領域。從社團初期發展來看,社團文化中並無明顯的思想政治教育痕跡,社團的不斷發展壯大,逐漸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加強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從社團成員構成來看,他們大部分成員平時不太關注時事政治。二是高校社團文化迅速發展的外在形勢和社團文化建設缺乏有力保障的內在矛盾。長期以來,社團在校園組織中的政治地位處於各種學生組織的邊緣地帶,社團發展在建設指導、財力投入和物力支持等方麵受到諸多限製。社團文化建設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三是新媒體在劇烈爭奪高校思想意識形態的矛盾。目前,在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下,占領青年思想意識形態的工作異常嚴峻,西方敵對勢力以新媒體為載體,利用多元化的思潮逐步侵蝕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

二、加強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為了加強高校社團文化的引導,紮實推進高校社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從組織保障、思想引領、分類引導、引入現代化管理理念等方麵強化高校社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構建社團文化健康發展的組織保障。新形勢下,團中央提出了團組織格局創新,非公組織團建的工作思路,最終實現“兩個全體青年”的工作目標,其目的就是要加強共青團在各種組織中的覆蓋麵和影響力。黨團組織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執行者,也是教育方向的領航員。[3]加強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須解決誰來執行的問題。社團黨團組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推動者。一方麵,利用社團中的黨團員,條件成熟的,可以單獨成立黨支部、團支部,條件暫時不成熟的社團,可以按照社團的類型和性質,聯合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社團成立黨支部、團支部,社團中黨團組織負責人必須同時為社團主要負責人。用黨建帶團建,實現團建工作的全覆蓋、多重覆蓋,築牢共青團工作的“橋頭堡”。另一方麵,社團黨團組織要依據本社團的文化設計出適應社團成員的實際需求和興趣點所在的項目,運用社團成員喜聞樂見的形式、習慣的話語體係和傳播渠道,感召社團成員,真正做到社團的基層組織網絡覆蓋全體社團成員,社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全體社團成員,逐步改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給人的嚴肅沉悶、死板僵化的印象。

2.發揮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引領作用。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任務,胡錦濤同誌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高校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的培育、宣傳、推動、落實場所,五四運動以來,高校大學生社團曆來是各種社會思潮的引領者和倡導者,肩負著把社會主義文化發揚光大的重任,社團必須把社會主義文化作為社團文化的主流文化,把積極宣揚社會主義文化作為一種組織使命。社團文化是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有力推動者。在校期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影響著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成果。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通過開展一係列的社團活動來傳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新時期的時代精神,通過社團組織的實踐性活動來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高校的社團組織需要在日常管理和活動開展中,具體落實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圍繞某一時期的特定社會主題,結合青年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采取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學術性、娛樂性的形式,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實現高校社團文化的教育功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