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運用經濟學思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1 / 2)

運用經濟學思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探索與爭嗚

作者:孫暉

[摘 要]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指出,加強社會建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必須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發,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現代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經濟行為和現象的社會科學,以研究市場經濟中的行為和現象為核心內容,它的分析方法和思維具有理性、現實、實用等特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社會管理 思維創新 經濟學方法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最有效分配稀缺資源的學科,可以給人們提供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經濟學思維就是以現代經濟學理論為指導,通過對有限資源的用途作出合理安排和選擇,以此滿足人的需要而形成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

一、用經濟學思維進行社會管理創新的理論可行性

社會管理,就是從人、財、物三維出發,係統地協調、整合社會組織內各種資源,對社會管理理念、社會管理手段和方法、社會管理體製和機製等進行整體或細節創新以達到利潤效益最大化、社會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的係列活動。

我國用3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近百年走過的路程,但同時西方國家百年來在不同階段伴生的社會矛盾也在我國短期內集中呈現,矛盾的集中點就是利益衝突。

經濟學理論主要是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一個是資源的有效配置問題;一個是激勵與機製設置問題。在新形勢下運用經濟學思維,借助經濟利益的杠杆來協調各階層利益,通過協調好各階層的利益,形成充滿活力、和諧相處的社會秩序,可以成為創新社會管理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在實踐中運用經濟學的觀點、方法和思維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可另辟蹊徑,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二、用經濟學思維進行社會管理創新的實踐探討

經濟學思維的核心範疇包括需求與供給、成本與收益、替代與選擇、信息不確定性與風險、博弈與製度。用經濟學思維進行社會管理創新,就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統籌協調好各種複雜的利益關係,妥善處理好各種利益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尋求公共資源的最佳配置方式,降低社會風險,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

(一)運用需求與供給思維方式,突出解決民生問題,實現群眾根本利益

當前的社會管理麵臨的最大問題是國計民生的問題,也是老百姓最薄弱、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最需要的問題。必須用需求與供給的思維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是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麵提高教育質量。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係,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辦教育。

二是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糾正高校盲目擴大招生,專業技能培訓不適用市場社會需求的傾向,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難問題。

三是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步分配和再分配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完善慈善事業等第三次分配體製並發揮其作用,解決好居民需求高但購買力低的問題。

四是提高醫療和社會保障水平。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製綜合改革,健全全民醫保體係,建立較大疾病保障和救助體製,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製,切實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病不起”的現實問題。

(二)運用成本與收益思維方式,嚴厲打擊犯罪,維護公平正義

成本包含機會成本、沉沒成本、交易成本,收益包含比較收益、規模收益、社會收益。要實現收益最大化,就要注重機會成本、忘記沉沒成本、降低交易成本。從另一個角度說,假如機會成本、沉沒成本、交易成本過高,就會失去效益。在所有對政府批評的聲音中,官員腐敗、環境汙染、食品安全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運用經濟學中成本與收益的思維方式,增大腐敗官員、環境排汙者、有毒食品製造者的成本,減低他們的收益,也許就能從機製上根除或減少這些現象的發生。

首先要打擊腐敗。創新打擊腐敗的工作機製,將腐敗官員貪汙受賄的財物全部變成沉沒成本;引導他們算清腐敗的機會成本——家庭受牽、名譽不保、後半生潦倒;提高腐敗的交易成本——發揮網絡、微博、媒體的監督作用,加大對主管領導的責任追究,增強紀檢監察機關執法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