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自覺視野下的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路徑探析(3 / 3)

但是目前在我國很多地方(也包括一些發達地方)對於先進文化和大眾文化的整合做得很不到位。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由於一些封建落後思維還存在一些人的大腦中,他們固守那些封建性條條框框而害怕文化先進性和大眾化的構建。其次,一些地方的領導人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過分強調物質技術方麵的先進性,而對於涉及到群眾精神方麵的文化先進性和大眾化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也就更談不上兩者的整合了。最後,一些文化創作者在作品創作過程中沒有完整地將先進性和大眾化融入其中,或者他們在創作中體現了先進性卻沒有結合大眾的需求,或者他們在創作過程中考慮到了大眾的需求卻缺乏了對先進性的思考,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合理的。所以說先進文化和大眾文化的整合是一個複雜而緊迫的過程,我們一定要總結和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以將傳統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先進性和廣泛性配合得相得益彰以及協同共進。

“文化整合”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它不僅涉及到文化的中西地域關係,還關係到文化的時間維度:即過去、現在以及將來。所以說不同於其它領域現代化建設,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將是一項集特殊性、長期性以及涉及到人的內心思維和價值取向協同轉變的係統工程,尤其是在一個現代化水平還不是很高,傳統文化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就注定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現代化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途中必將充滿著曲折與坎坷,由此我們應該倍加堅定信念、不畏艱辛,努力把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搞好。

三、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構建和諧的文化氛圍

在黨的十八大上,中央首次完整地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和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麵來闡述的:即國家層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麵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麵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簡簡單單的24個字充分反映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願望和追求,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的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也涉及到價值選擇問題,作為一個以公有製為主體和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更應該積極學習和借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不僅在於知識的開拓與傳播,更應該是一種高尚情操落實到平常社會生活中去。為此我們迫切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傳統文化現代化過程中起到價值引領作用。

和諧社會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條以“和諧”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之所在。和諧社會關乎到大千世界,比如說和諧校園、和諧社區、和諧文化以及和諧生態,等等。其中和諧文化尤為重要,和諧文化是對和諧社會的文化自覺。對於當前社會所出現的一係列問題和危機,如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身三種關係的對立,根本上講都是由文化不和諧所導致,為此提出構建和諧文化極其重要。並且和諧文化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不管是儒、道還是墨家都提出過對和諧的構建,如儒家所提倡的“仁愛”、墨家所提倡的“兼愛”、以及道家所提倡的“人和”,等等,這些思想在當今仍然具有其時代價值。除此之外,由於和諧的文化氛圍是文化和諧能否實現的保障,為此我們還應該積極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對於和諧文化及其氛圍在文明體間的交流與合作中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構建和諧文化及其氛圍在當前形勢下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路徑的新探索,也是對文化整合理念的新實踐。

為此在構建和諧文化及其氛圍過程中我們應該樹立以下幾種理念:以民為本、公平正義以及利益協調等三種理念。其中以民為本是和諧文化及其氛圍得以建立的根本,公平正義是和諧文化及其氛圍得以持續的保障,利益協調則是和諧文化及其氛圍得以存在的關鍵。領悟了這些理念,構建和諧文化及其氛圍才會變得可行、務實以及持久。由此,和諧作為一種理念不僅體現在文化構建和交流過程中,還應內化到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的自身內容當中。

總之,正確地認知、反思和詮釋中國的傳統文化,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結合現代理念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血液。在與外來文化的交流過程中以建立“和而不同”的新的文化交流語境與和諧的文化氛圍,以及在傳統文化建設中體現性質上的先進性與服務對象上的大眾化,以形成如費老所期待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費孝通.論人類學與文化自覺[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2]孫熙國.全球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變[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3]梁啟超.新民說[M].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4]劉恒.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