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覺視野下的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路徑探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作者:趙勇
[摘 要] 當前以全社會弘揚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大背景為契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積極構建和諧文化以及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這既是對文化自覺視野下的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路徑的新探索,也是對文化整合理念的新實踐。
[關鍵字] 文化自覺 傳統文化現代化 文化整合 核心價值觀 和諧
在文化自覺視野下,首先要培育傳統文化建設的危機意識、自主意識以及整合意識,並以三者的結合來形成文化整合思想。其次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努力構建和諧文化以及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最後以形成文化領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一、文化自覺是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覺最早是由社會學家費孝通1997年在北大舉辦的第二次社會學人類學高級研討班上提出的。他認為:“文化自覺隻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曆,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點和它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複舊’,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時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1]。他認為文化自覺不僅涉及到對本民族文化要有自知之明,還關係到怎樣正確地對待外來文化,關鍵還要持自主的態度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和發展。可以說文化自覺視野下的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是一項繼往開來以及縱貫古今中外的偉大事業。
作為傳統文化現代化轉型中的重要思想,文化自覺包含三大意識:首先,文化自覺具有危機意識,即我們要對傳統文化的現狀和未來要有危機感,時刻懷有危機感是對中華文化及中華民族的命運敢於麵對和擔當的負責態度。文化作為民族的血脈,關係到民族的生死存亡,正所謂國亡並不可怕,隻要文化尚存,複國就有可能,但如果民族文化也消亡了的話,那麼這個民族算是真正的消失了,契丹族以及猶太族的命運就是正反兩個例子。中華傳統文化在現代化和全球化浪潮中變得岌岌可危,我們的傳統觀念、傳統節日以及傳統價值取向等等都在時刻麵臨著挑戰和威脅。在這種情形下,對傳統文化懷有危機意識極其重要,因為有了危機意識才會有反思和變革的行動。其次,文化自覺還擁有整合意識,文化發展不是閉門造車,而是一個充滿交流與整合的過程,中華文化在曆史上能夠長期享譽世界與中華文化的整合意識是分不開的。目前,傳統文化的整合主要包括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以及先進文化和大眾文化的整合等三個方麵,體現出傳統文化在曆史、時代以及世界三種不同維度之間的碰撞比較和融合,並且這一整合過程將進一步豐富中華文化的內蘊。最後,文化自覺還具有自主意識,隨著全球化以及經濟一體化的到來,世界性和民族性的關係問題成為人們探討的焦點。其實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們的文化既要求世界性也要求民族性。兩者的關係並不矛盾,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反過來越是世界的也就越是民族的。但是我們在求世界性之同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求民族性之異。因此在傳統文化“化”世界文化以及世界文化“化”傳統文化過程中,我們更應該掌握“化”的自主權,在領悟本民族文化特質的情況下自主地選擇文化發展的內容、模式以及道路等,以形成“走自己的路”的文化自覺。
總而言之,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文化自覺,我們必須牢記文化自覺及其三大意識在文化建設過程中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隻有這樣,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之路才會越走越快、越走越寬。
二、文化整合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自我更新
“文化整合”思想在中國最早來源於毛澤東對待文化的“古今中外法”,後來張岱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文化整合創新的轉換路徑。其實文化整合的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它結合了文化自覺理念及其三大意識,以文明對話為平台,在吸收各種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把握了民族文化建設的自主意識,可以說文化整合過程就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自我更新。中國傳統文化的整合主要包括: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以及先進文化和大眾文化的整合等。三大整合彰顯出對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的文化自覺:即繼承、開放、理性以及世俗化等。
1.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整合。中華民族世代棲息在遼闊而富饒的東亞大陸上,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奮鬥終於形成了延綿不絕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所獨特的民族意識、民族精神以及民族審美情趣等共同哺育了中華民族。並且這些堅韌頑強、厚德載物的優秀傳統文化獲得了世界的承認和尊重。但是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的到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這是因為現代社會倡導科學理性以及民主法治,對於傳統社會那種特殊環境和體製下所形成的傳統文化,其自身本來就缺乏這種新的理念和價值取向,所以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衝突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些衝突主要表現為強調道德至上的價值取向與科學理性價值觀之間的矛盾、缺乏民主的傳統與現代民主的衝突、根深蒂固的國民品性與自由人格的衝突等,協調不好這些衝突將嚴重阻礙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但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衝突並不是說兩者不能同時共存,其實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密切聯係,傳統文化是現代文化的基礎和起點,而現代文化則是傳統文化的延伸和超越,並且現代文化是有自性的現代化,這種自性就是來自於對傳統文化精髓的理解和吸收。再者說中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曆史傳承性”和“現實變異性”兩大特征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厚德載物的仁愛精神、愛國愛民的集體精神以及誠實守信的為人精神,這些都將為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結合提供可能。就如孫熙國所說:“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關鍵無疑是汲取傳統文化的精義,培育其現代性價值,促進其現代轉型,為現代文化建設服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