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略論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2 / 3)

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它不僅要求民主政治製度化發展上的法律化,而且這種法律化、法製化的要求更加迫切,更加全麵係統,範圍更加寬廣,涉及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需要廣大幹部群眾在社會生活更廣的範圍內確立更牢固的民主意識和法製觀念。民主政治建設長期形成的法律化趨向和發展市場經濟的強勁動力要求,客觀上促使我們把問題提到治國理政的高度進行思考。十五大報告順其自然地必然地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報告指出,依法治國體現的就是民主法律化發展思路,它實際上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製度化、法律化,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另一方麵,依法治國又是要從製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因而“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這句話在語言上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民主”和“依法辦事”三者結合在了一起,包含和啟發著人們對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關係的進一步深入思考。從語義學角度看,這句話本意是從依法治國角度看問題的,強調依法治國對於堅持黨的領導和發揚人民民主的製度和法律保障作用,這是根據實踐發展的認識飛躍。但是對依法治國重要性的闡發又恰恰離不開對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問題的闡明。由此可見,在政治體製改革實踐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之間客觀上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而要能深刻把握和清楚闡明這種關係,還需要在實踐發展的基礎上對經驗認識進行進一步的理論提升。十六大報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這樣的論述,實際上正是在進一步思考基礎上對十五大報告中相關提法進一步提升形成的新的理論認識成果。這一新的提法,既視其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就必然要深入論證“三者有機統一”的關係:“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這一認識飛躍在十七大、十八大報告中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和發展。

三、深化認識,提升升華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內容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對黨經過長期艱辛探索、經驗積累、創造創新形成的這一彌足珍貴的新認識倍加珍惜,認識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我們必須堅持和不斷發展的新的基礎性理論認識成就。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將其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的高度來闡發。在高調提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的同時,指出政治體製改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製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在問題的論述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內容。堅持黨的領導被明確為就是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是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原則,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堅持社會主義政治製度的特點和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製度保障。堅持這條道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推進政治體製改革,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其前進必須堅持的正確政治方向就是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十七大致力於通過健全民主製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擴大人民民主,把基層群眾自治製度提升到我國民主政治基本製度的層麵和高度來認識,將其視為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在此後幾年得到重點推進。提出了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民主政治發展新要求。

十八大報告總結曆史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正反兩方麵經驗,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不斷推進政治體製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這種更加係統化、理論化的深化認識表明,這條我們在反對各種錯誤思潮中堅持走過的道路,也是我們今後必須長期堅持的道路,體現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的自信。這種自信可從兩個方麵說明:

一是從正麵來說,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製改革,就是要繼續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而這之所以要堅持黨的領導,是因為現代政治是政黨政治,政黨是國家政權的核心,它通過推行綱領和主張實現執政,通過執政或參政發揮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職能。這種政黨政治已成為現代政治生活的重要特征和普遍規律。在西方的兩黨製、多黨製下,每個政黨代表的隻是某個階層或資本集團的利益,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這一本質都不會根本改變,這是其無法超越的局限性。我國的政黨製度,是馬克思主義建黨思想與中國政治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的。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天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即全人類的解放和每個人自由發展作為自己的最高綱領和奮鬥目標。在當代社會利益格局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的條件下,它作為全體人民根本和長遠利益的忠實代表,能夠及時了解各個利益階層的願望和訴求,有效協調和最大限度地實現各個階級、階層的利益和最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既無私利,隻有目標,它就會為實現遠大目標而重視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能夠適應現代化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借鑒國外政黨製度建設中的優秀成分,不斷強化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執政水平的提高。為此,第一,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起著總攬全局、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從當前情況來說,黨將會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以保證能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第二,從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說,共產黨執政,將會領導人民更加注重健全民主製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第三,從依法治國視角看,會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製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