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時期黨的建設麵臨的問題和對策(1 / 3)

新時期黨的建設麵臨的問題和對策

黨的建設

作者:呂祥

[摘 要]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決定了共產黨員要把人民的利益擺在高於一切的位置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應當首先想到人民群眾的利益。我們的黨從創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90多年光輝的曆程,黨所製定的各項方針、政策都結合了當時的世情、國情,我們的黨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政黨。然而,我們黨在麵臨新問題、新挑戰方麵也存在著不足,這就要求我們黨要不斷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倡導民主與自由,切實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當中去,傾聽人民大眾的心聲,真正做到執政為民。

[關鍵詞] 黨的宗旨 存在的問題 端正態度 執政為民

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圍繞這一宗旨,來製定各項工作的方針、政策,是我們黨的各項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黨自成立以來一直對黨的建設高度重視,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又提出了諸多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使得我們黨能與時俱進,解決好黨在前進中遇到的諸多問題,使黨的理論更加完善,更能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闊步前進。

一、新時期黨的建設麵臨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社會主義的國家。曆經改革開放,我們黨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並帶領人民逐漸走向小康。然而,社會的進步總是伴隨著矛盾的出現和解決。在當今社會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明和落後的精神文明的矛盾,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矛盾,由此矛盾引發的各種問題也越來越製約和影響著社會的正常發展。

1.資源的分配不公,加劇了貧富差距。由於生產力的落後,資源要素分配不均,加劇了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均,直接導致了貧富差距的日益增大,這必然會增加社會不穩定的因子。雖然現在社會對貧富差距的忍受力比過去提高了,但如果不遏製貧富懸殊和分配不均加劇的勢頭,後果將不堪設想。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說:“去年我國人均GDP已經近3700美元,經濟發展轉型和社會結構重塑都進入了關鍵階段。拉美國家的實踐證明,這一階段尤其要防止出現經濟增長停滯、貧富差距拉大以及社會動蕩。”[1]

2.精神空虛,導致道德滑坡和腐敗滋長。精神文明的落後導致社會道德的低下,中國社會道德敗壞現象已經比較嚴重,這已引起了人民的不滿情緒。社會的冷漠,人情的冷漠,部分人的猖狂,一些執法人員的囂張以及近來發生的一係列事件,如佛山小悅悅事件等,幾乎都在說明中國道德方麵存在滑坡的情況。精神文明的落後與腐敗之風盛行也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有部分曾經清廉的官員腐敗變質,走後門、貪汙、受賄等不正之風也是導致腐敗的重要原因。腐敗的滋長必然會造成我們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正如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所說:“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鍾長鳴。”[2]

3.資源浪費,生態問題嚴重。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生產工具的複雜化,一些地方、一些部門采取急功近利、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繁榮的發展模式,導致了生態平衡的嚴重失調,資源的嚴重浪費,甚至威脅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如常見的水汙染、水土流失、光汙染、噪音汙染,等等,已經嚴重影響到人民的正常生活。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發展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政治文化相協調的發展,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3]說明了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全民生態保護意識。

二、對新時期黨的建設存在問題的思考

任何問題的產生,都要尋求解決的策略,作為執政黨,我黨在前進中會遇到各種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是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1.加強教育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首先,在思想意識上,要解決種種問題,教育當為最本質的一個環節。發展是當前中國社會的第一要務,而教育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教育係統的改革,教師資格的評定,教育界風氣的整改,都將從根本上改變精神文明的現狀。教育關係到未來經濟發展的潛力,社會道德素質的提高,黨員素質的提高。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個從未來發展角度不低於經濟發展的重大要務。時至今日,社會上把“當沒當”“官多大”作為人生成功與否評價標準者,大有人在。可以設想,在“官本位”觀念籠罩下的社會裏,青年人很難不被這種錯誤觀念誘惑、牽動。所以,解放人才,特別需要把人才從“官本位”的價值觀牢籠中解放出來,才有可能促使更多的青年去追求真理、勇於開拓、大膽創新。其次,在選才標準上,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把各方麵優秀人才聚集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幹部的任用標準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否正常發展。關於選才導向,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裏這樣論述:“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4]P221在他看來,聖人、君子、小人分別是:“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為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4]P230進而,司馬光提出了相應的選才標準:“苟不能得聖人君子,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4]P176可見,用幹部、選人才,德必須排在首位。對此,胡錦濤提出了一致的看法,他在講話中強調:“要堅持把幹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選拔任用那些政治堅定、有真才實學、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幹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5]他還提出,源源不斷的優秀年輕幹部是黨和人民事業的希望,年輕幹部要勇於承擔事業重任,要自覺磨礪品質、錘煉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