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井岡山精神與中國共產黨政治倫理精神的邏輯關聯
黨的建設
作者:劉浩林
[摘 要] 作為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源頭,井岡山精神內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先進政治本質和政治價值追求,由此決定井岡山精神具有深厚的政治倫理底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保持工人階級先進性等政治倫理特質。
[關鍵詞] 井岡山精神 中國共產黨 政治倫理精神
《中國共產黨章程》開宗明義,對黨的性質表述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於黨的性質的最新闡釋,是對曆史的總結和發展,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曆史的總體回應。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奮鬥產物的井岡山精神,不僅從馬克思主義那裏獲得了全新的政治倫理品性,而且更多地凝聚、體現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倫理特質,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
一、井岡山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區別於任何其他政黨的一個重要標誌。這是因為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和社會的主人,是推動曆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所謂人民就是指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群眾就是人民大眾,最廣大的人民和社會成員。在階級社會中,它包括一切對曆史發展起促進作用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人民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的曆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但不管曆史條件如何變化,其中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始終是人民群眾的主體。近代大工業生產的發展使得工人階級迅猛地發展壯大,它的力量要比它在人口總數中所占的比重大得多。由於它和大工業生產相聯係,所以它是最革命、最有發展前途的階級。它既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又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建設者。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它的最終目的是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製度。共產黨人所以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這是由黨的性質和黨的最終目的決定的。毛澤東同誌認為,要得到群眾擁護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比如農村的土地分配問題,工人的利益保障問題,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等等。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黨應當注意的問題。要贏得革命勝利,就要懂得群眾;而要懂得群眾,這就必須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切實了解到群眾的鬥爭及生活狀況,知道群眾在想什麼、做什麼,需要什麼。
在井岡山的艱苦鬥爭中,毛澤東對井岡山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情況進行了詳細而周密的社會調查,先後寫出了《永新調查》和《寧岡調查》,使黨組織和工農兵政府製定的方針政策能符合廣大群眾的利益,得到他們的支持和擁護。1928年3月,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首先在邊界的中村和沙田進行插牌分田,隨後,邊界黨和政府發動農民群眾,進行土地分配,解決了農民的最大痛苦。12月,邊區特委又通過對根據地土地革命以來經驗的總結,製定和頒布了《井岡山土地法》,從法律上保證了農民占有和使用土地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