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不久,長沙發生“馬日事變”,根據中共湖南省委、安源地委、醴陵縣委的指示,朱少連在“馬日事變”的當晚領導10萬農軍發動進攻長沙的暴動,以及時平定反革命叛亂,奪取革命階段性勝利。暴動最早舉起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革命大旗,戰鬥至6月2日才結束,達半月之久。此間,他還作為安源黨代表出席了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漢召開的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3.策應秋收暴動,投身武裝鬥爭
1927年9月上旬,毛澤東發動了湘贛邊界著名的秋收起義。與此同時,朱少連被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任命為湖南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四團團長,負責在株洲發動和組織工農武裝,舉行株洲暴動,配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9月12日,株洲暴動的槍聲打響了,朱少連組織工人、農民圍攻株洲車站,工農革命武裝很快就控製了整個城鎮。後在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反撲下,因敵我力量懸殊,暴動失敗。朱少連依然堅定革命信念,繼續輾轉於株洲、醴陵一帶,密切配合毛澤東創建的井岡山根據地,堅持在鄉村開展武裝鬥爭。
1928年3月,毛澤東率領紅軍在瀏陽、株洲邊境一帶收編革命武裝,並命令參加株洲暴動的隊伍趕到醴陵皇圖嶺集合,然後沿湘贛邊界向井岡山進軍。朱少連遵照毛澤東的指示,迅速率領暴動隊伍攻打醴陵縣城,因敵軍早有準備,且力量懸殊,起義軍隊伍傷亡慘重,未能實施去皇圖嶺與毛澤東會師上井岡山的計劃。此後,國民黨懸賞300大洋通緝朱少連,朱少連隻得潛回老家湖南衡陽伺機而動。
同年年底,由於叛徒的欺騙,回到安源的朱少連於1929年1月5日不幸被捕。在獄中,他飽受酷刑拷打,但堅貞不屈,最後英勇就義,時年42歲。
三、朱少連革命曆程對當前黨員幹部成長的啟示
黨的三大中央執行委員朱少連在革命大潮中,鬥爭堅決、忠於人民、無畏無懼、舍生取義,他的品質和功績彪炳史冊。毛澤東對朱少連十分關心且記憶深刻。1930年9月,毛澤東最後一次來安源時,專程慰問了朱少連的母親,送上100元慰問金。1965年,時隔35年後,毛澤東仍回憶道:“安源組織罷工,我在長沙,我們不認識一個人,還不是找了兩個工頭,一個叫朱少連,他也要革命。因為工頭也受壓迫……此人後來還不是英勇犧牲了。”[2]因此,朱少連的成長道路和革命品質,對當前黨員幹部和成長以深刻的教益和重要的啟示。
啟示之一:革命理想高於天,為民謀利無所惜,始終是每個黨員幹部保持蓬勃向上的革命朝氣、創新進取的革命銳氣應有的必備信念和精神支撐。朱少連原本有著在當時較為優越富足的生活條件,可他為了追求真理和人民解放事業,毅然放棄個人利益,出生入死、勇往直前,始終奮戰在極為艱苦險惡的鬥爭和工作環境中,奮鬥不止,直至命息。身處在執政地位的黨員幹部更應該堅定信念,矢誌為民,正確處理和擺正個人與組織,自我與人民、眼前與長遠的利益關係,牢固樹立理想信念,強化為民意識和憂患意識,在工作實踐中執穩政、執好政。
啟示二:勤於學習,精於思考,善於總結,恒於實踐,是每個黨員幹部在具體工作中能夠有所建樹、有所作為、有所創造的重要前提和內在要義。朱少連從一個普通的火車司機,最終成為工運領袖和黨的三大中央執行委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十分注意學習和思考,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在已查明的安源曆史文獻中,朱少連撰寫或與人合作的文獻就有6篇之多,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他與劉少奇合著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略史》,這不僅是一篇工運總結的理論文獻,也是一篇最早研究黨史和工運史的曆史文獻。當前,廣大黨員幹部如果能夠自覺養成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總結與實踐相同步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式,就一定能凝心聚力,形成共識,攻堅克難,銳意進取,也就必定會不斷堅定地克服種種困難,開創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事業的新境界、新局麵、新勝利。
啟示之三:自省自律方自立,循規蹈矩品才高,永遠是每個黨員幹部修身修德、為官為政、做事做人固守的提升之本和超越之基。朱少連將“保持精確誠定的計劃,經濟的做事,不要驕傲,不要遊蕩,遵守嚴格的規定”[3]P83作為他的座右銘,這是他長期革命實踐的切身感悟和真實體會。他始終嚴守黨的紀律,嚴格要求自己,革命意誌堅強,品格學識出眾,深受工人愛戴與尊敬。因此,我們的黨員幹部要不斷強化自律意識、表率意識,做到知行合一,誠信為要,取信於民,造福為民,真正在日新月異時代,在各項工作中增長才幹,有所創造。○
參考文獻:
[1]安源路礦工人運動(上、下冊)[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
[2]毛主席早期著作、書信和講話[Z].萍鄉安源:館藏文件,1978年10月編。
[3]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史料[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責任編輯 張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