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陳雲的黨風廉政建設思想(2 / 3)

二、恢複和發揚黨的民主集中製

民主集中製既是製度,也是一種作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內重新恢複了民主集中製的氣氛。但陳雲認為,壓製黨內民主、破壞民主集中製的問題仍然是一個值得全黨經常注意的大問題。

1979年1月初,當黃克誠、王鶴壽來請示關於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各級紀檢機構的工作方針問題時,陳雲當即答複:“抓黨風。中紀委的工作指導方針是維護黨規黨法,整頓黨風問題。”[3]P232同年1月4日至20日,陳雲主持召開了中央紀委成立後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他在講話中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在這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認為這兩次會議的成功召開,主要就在於它充分恢複和發揚了黨內民主和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認真討論了黨內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增強了團結。陳雲提出:“會議真正實現了毛澤東同誌所提倡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誌、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麵’。這是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對於黨的工作著重點從今年起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對於黨內安定團結,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陳雲指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基本任務,就是維護黨規黨法,整頓黨風。[3]P232這一指導方針的確定,使中央紀委在剛剛起步工作的關鍵時刻很快廓清了思路,明確了前進的方向。此外,會議還討論通過了《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草案)》,作為端正黨風的黨內法規依據。《準則》全文共分為十二條,它以堅持民主集中製為中心,把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內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是非界限、處理黨內關係的重要原則,係統化和規範化了。[2]P1514-1515

在近十年的紀檢工作中,陳雲不斷強調黨內民主和民主集中製的重要性。他說:“這件事是我們全黨最大的事情,隻有這樣做,安定團結、四個現代化才能實現。如果鴉雀無聲,一點意見也沒有,事情就不妙。”[2]P年2月,陳雲在中央書記處成立時,特別講到書記處應該采取集體領導的工作方式。他指出:“民主集中製,是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黨的任何一級組織,允許不同意見存在,我看這不是壞事。一個人講了算,一言堂,一邊倒,我認為不好。這是講民主方麵。但是,又必須要有集中,少數服從多數,全黨服從中央,否則什麼事情也做不了,一事無成。沒有民主不好,沒有集中也辦不了事。”[4]

1982年,陳雲在對胡喬木起草的一份文件的意見中提到“黨內民主集中製沒有了,集體領導沒有了,這是‘文化大革命’發生的一個根本原因”[4]。在隨後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陳雲又針對黨內有同誌敢於提出不同意見的現象指出:“我過去說過,不怕人家講錯話,就怕人家不說話。講錯話不要緊,要是開起會來,大家都不說話,那就天下不妙。有同誌提不同意見,黨組織應該允許,這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好現象。”[4]1985年,陳雲又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著重講了這個問題,他說:“堅持民主集中製,是黨章規定的原則。曆史經驗證明,實行民主集中製,做起來很不容易。在各級領導班子中,要充分發揚民主,傾聽各種意見,特別要注意傾聽不同意見。要照黨章辦事,不要一個人說了算。重大問題的決定,必須經過集體的充分討論,以便減少失誤,少走彎路,把事情辦得更好。”[4]

三、注重黨的思想作風建設及黨性教育

黨的民主集中製的工作作風與黨的思想作風是密不可分的。為了從根本上恢複和發揚民主集中製的原則,必須端正黨的思想作風。而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能夠不斷提高黨員的黨性覺悟和道德修養,增強黨員拒腐防變的能力。因此,陳雲反複強調“要加強共產黨員的黨性教育,提高共產黨員的素質”[4]P348。

陳雲特別強調從兩個方麵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建設。

一是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早在1939年,陳雲在關於幹部隊伍建設問題的意見中就提出“共產黨員隻有掌握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才可以不斷前進”[1]P19。他還結合《俄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一書,提出這本書中總結蘇聯革命成功的第五條經驗就是批評和自我批評。陳雲強調領導著政權和軍隊的黨尤其要重視自我批評,“因為黨掌握了政權以後,犯了錯誤會更直接更嚴重地損害群眾利益。黨員違犯了紀律,特別容易引起群眾的不滿”[1]P19。陳雲還強調,“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要采取客觀的態度。看問題要全麵,要看本質,不要隻看局部,看現象”[1]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