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劉少奇幹部隊伍建設思想(1 / 3)

論劉少奇幹部隊伍建設思想

人物研究

作者:顧豔芬

[摘 要] 劉少奇在批判地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一整套適應於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的有關幹部隊伍建設的思想。劉少奇幹部隊伍建設思想是黨的幹部隊伍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它對我黨幹部隊伍的成長、壯大、發展、成熟,並領導全國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勝利,產生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是黨的寶貴的理論財富。

[關鍵詞] 劉少奇 幹部隊伍 選拔 任用 監督

劉少奇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之一,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長期從事黨的領導工作,始終密切關注幹部隊伍的建設,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的幹部隊伍建設的一係列問題作出了精辟的闡述,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幹部隊伍建設思想體係,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政黨建設思想,豐富了毛澤東執政黨建設思想,為鄧小平執政黨建設思想提供了理論依據,對新時期黨的幹部隊伍建設仍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一、重視幹部文化和理論修養的提高

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隻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1]P9恩格斯也明確指出,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理論的基礎。列寧也十分強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工人階級的重要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隻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毛澤東也強調:把馬列主義教育、思想領導放在黨的領導的首位。可見,從思想上建黨的理論,是馬列主義經典作家極為關注的問題。劉少奇一貫重視提高全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水平,並把這個問題提到關係革命成敗與否的高度。

為了建設好幹部隊伍和黨員隊伍,劉少奇提出幹部要做人民的勤務員,要不斷提高文化和理論水平。早在1923年冬,少奇同誌就在任弼時等人的協助下在安源創辦了我黨曆史上的第一所黨校,並兼任校長。1948年7月,中央決定創辦馬列學院(中央黨校前身),少奇同誌兼任院長。1948年12月,劉少奇在馬列學院第一班學員講話時指出:“馬列主義是我們黨的理論基礎。馬列主義是普遍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學習理論,就是為了使這一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所以我們既要有實際經驗,更要有理論知識,二者缺一不可。既要有中國經驗,又要有外國經驗,二者缺一不可。”[2]P409-411在馬列學院第一班畢業時,劉少奇又進一步強調了幹部學習理論的重要性,要把讀書和鍛煉思想作風兩者兼顧起來。他還指出:“黨的幹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覺悟水平愈高,他們識別正確的意見和錯誤的意見、識別好的領導者和壞的領導者的能力也就愈強,他們的工作能力也就愈高。”[3]P266在直接領導中央黨校10年的歲月裏,形成了學習馬列著作與毛主席著作並重,理論聯係實際及學習理論與改造思想、整頓作風聯係起來等一係列辦校思想,努力提高幹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水平。

新中國成立後,劉少奇重提學習理論的重要性,要求全黨都要努力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和文化知識。他告誡全黨,不要說革命勝利了,馬克思的書就不要讀了,恰恰相反,革命勝利了,更要多讀理論書籍,要學習馬列主義基本知識,學習毛澤東著作和其他一些知識。劉少奇指出:“我們很多幹部,甚至是負重要責任的高級幹部,鬥爭經驗豐富,可理論水平不高。這是我們黨的一個弱點。”“隻有理論沒有實踐當然有犯教條主義的危險,但是理論是實際工作的指針,沒有理論,工作就是盲目的,沒有前途的。沒有理論的人容易被‘俘虜’,被人家天花亂墜的話所迷惑。掌握了理論才能正確地指導工作。”[4]P38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