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3 / 3)

在對曆史經驗特別是對“文化大革命”教訓所做總結的基礎上,鄧小平強調要加強製度的建設,防止權力過分集中,保證民主生活的正常開展。因為在鄧小平看來,“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6]P144。沒有民主,人們不可能做到解放思想,沒法開動腦筋,也就不可能真正實事求是。隨著探索和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程的推進,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作了如下的概括:“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6]P278這種表述更加全麵、係統,清晰明了,更加有利於人們對它的理解和把握,但其核心仍然是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的表述,自十二大開始寫入了黨章。黨的思想路線,毛澤東把它概括為“實事求是”,鄧小平在此基礎上發展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黨的思想路線是解放思想的產物,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內容和本質要求。把解放思想作為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內容,是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貢獻。

四、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的意義

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要求人們的主觀認識不斷地符合客觀實際,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並隨著客觀外界的變化而相應變化”[7]P23。它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化”中國進程中的實踐和發展,是辯證法和唯物論的統一。黨的思想路線是製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的思想基礎,也是正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保障,是黨的生命線,可以說是根本的根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所製定和執行的一係列正確的方針政策,這都得益於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導和邏輯起點,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曆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過程就是一個解放思想的過程。黨的思想路線也是黨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考核標準。中國共產黨人要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永葆生機和活力,黨自身的建設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認識世界和改變世界的過程中,是持實事求是的態度,認真地調查研究、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還是持主觀主義的態度,不同程度地犯著“左”和右的錯誤。兩種態度都是黨風的表現,態度往往會影響和決定事情的結局。特別是“左”的錯誤的執行者,對事情缺乏深入地了解,僅憑主觀熱情,沒有正確地對待和處理理論和實踐的關係。有一些“三拍(拍腦袋、拍胸脯、拍屁股)”官員講的話語假大空,雖然給人的感覺激進、有熱情,但實效欠佳,甚至給黨和國家造成了損失。這些都會影響黨的先進性和黨在人民群眾心目當中的形象。當下,新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要務實、親民的要求和措施,就是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很好體現。一句話,共產黨人要想長期執政、執好政,就必須要堅持實事求是。○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澤東哲學批注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

[3][美]傅高義.鄧小平時代[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4]沈寶祥.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建設的貢獻[J].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4(08).

[5]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6]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黃桂英,田克勤.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J].高校理論戰線,2007(09).

責任編輯 馬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