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1 / 3)

論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

鄧小平理論研究

作者:申文明

[摘 要] 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作出理論和實踐解答的過程中,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新的闡述和發展,豐富了其內涵。

[關鍵詞] 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思想路線

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強調說: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是貫穿於十八大報告的一條鮮明的主線,回答了中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理論和現實問題。31年前,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回答了我們究竟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問題,“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1]P3。這就是說,我們所建設的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既是一個實踐問題,也是一個理論認識問題。是不顧實際,照抄照搬,還是實事求是,走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不同的選擇,有著不同的發展圖景,這已被事實所證明。隻有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才能引導我們走上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

一、黨的思想路線的確立

思想路線,也叫認識路線,是指人們的認識所遵循的方向、途徑、原則和方法。一個政黨的思想路線,是指這個政黨在認識世界、改變世界時所遵循的原則和方法。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的進程中,所犯的“左”和右的錯誤,其根本原因在於思想路線的錯誤。在不斷與“左”和右的錯誤作鬥爭的進程中,基於本國的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漸形成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經過鬥爭與實踐,反複比較,人們的認識不斷深化,這條認識路線的正確性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認可。經過延安整風,人們的認識統一到這條思想路線上來。至黨的七大,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全黨確立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正是由於形成和貫徹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同時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令人遺憾的是,自1957年始,近20年的時間,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同程度地偏離了正確軌道。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導致諸多失誤。特別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在錯誤思想路線的指導下,造成了全國性內亂,唯心主義、形而上學泛濫。正如毛澤東所說:“一切大的政治錯誤沒有不是離開辯證唯物論的。”[2]P311-312正反兩個方麵的經驗與教訓告訴我們,貫徹什麼樣的思想路線,就有什麼樣的結局。真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二、批判“兩個凡是”,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四人幫’的覆滅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一種想通過不斷革命和階級鬥爭去改造世界的希望的破滅。中國人在這種局勢的轉折中表現出的興奮和釋然,後來將會變成支持改革開放務實政策的深厚基礎。”[3]P187廣大幹部群眾強烈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開展撥亂反正的工作,擺脫困境,使黨和國家重新奮起。但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和《解放軍報》發表了“兩個凡是”的社論。堅持“兩個凡是”就是繼續堅持毛澤東晚年錯誤,堅持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指導思想。“四人幫”被粉碎後,人們的興奮和釋然,旋即被“兩個凡是”所衝淡,人們再次感到事情遠沒有結束,前進的道路中依然有諸多未知。同時,鄧小平等一批老幹部複出的道路被堵,變得無期。當時的境況,就像倒春寒一樣,黨和國家工作在前進中呈現出徘徊。“是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解決麵臨的各種迫切問題,並進而探索國家發展的新路,還是按照‘兩個凡是’一切照抄照搬,搞原來的一套”[4]P9,一場在思想路線方麵的論戰在所難免。

“兩個凡是”提出之後,鄧小平於1977年4月10日寫給華國鋒、葉劍英和其他中央委員的信中,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立場。此時,鄧小平還沒有恢複工作。信中說:“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的事業,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事業,勝利地推向前進。”[5]P26鄧小平既承認毛澤東思想的權威,要堅持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又批評了“兩個凡是”的錯誤。隨後,鄧小平提出“兩個凡是”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並對此進行了深入地剖析,提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把毛澤東思想教條化,需要從整體上把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並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它。鄧小平對“兩個凡是”的批評,為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創設了情景,進而為完成全黨思想上的撥亂反正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