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秋收起義對安源工運的曆史影響
專題研究
作者:李京
[摘 要] 1927年9月9日爆發的震撼全國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的曆史貢獻,在中國工人運動史和中國革命鬥爭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安源工人運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曆史影響。它開辟了安源工運嶄新的曆史時期,標誌著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從民眾運動向著革命鬥爭的最高形式——武裝鬥爭的飛躍。
[關鍵詞] 秋收起義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 武裝鬥爭
由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領導和發動的安源路礦工人革命運動,自1921年秋興起到1930年止,曆時近10年,在中國工人運動史和中國革命鬥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產生了極其深遠而巨大的影響。而1927年9月9日由毛澤東親自領導和發動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是安源工運步入革命武裝鬥爭的曆史性轉變與飛躍。
一、參加秋收起義是安源工運各種鬥爭的積累和總爆發
安源工人運動自始至終都有各種鬥爭的因素貫穿其間。在安源工運的早期和中期,安源工人就舉行過許多出於被動反抗性質的鬥爭,有的是為了反抗反動礦局的不合理統治,有的是為了適應開展同路礦當局的經濟鬥爭,有的是為配合其他鬥爭而參與的武裝鬥爭,然而這些鬥爭均沒有以奪取政權為根本目的,更不要說上升到“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武裝鬥爭高度了,它們同安源工運後期黨領導發動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武裝鬥爭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和不同。1927年9月爆發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則是有著明確的鬥爭目的,即有組織、有計劃地以武裝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為目的的,是安源工運各種鬥爭的積累和總爆發,是安源工運真正走上以武裝的革命反抗武裝的反革命的武裝鬥爭道路的曆史性轉變與飛躍。
伴隨著1898年萍鄉煤礦的開辦和1905年株萍鐵路的通車運營,安源工人階級也隨之應運而生。安源工人階級自誕生之日起,就和整個中國無產階級一樣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與剝削,因此,他們在革命鬥爭中,比任何階級來得更堅決更徹底,形成了“性質具十分激烈,不畏生死,重俠好義,極能服從”[1]P116的鬥爭特點。早在1901年到1919年,安源工人先後進行了7次大規模的反抗鬥爭,其中包括破壞機器、同工頭清算工資、罷工、搗毀洋人住宅、痛打華洋監工、驅逐外國不法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直至參加1906年12月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同盟會發動和領導的萍、瀏、醴起義,這些安源工人早期的反抗鬥爭,雖然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囂張氣焰,但由於都是自發性、無組織性的,最終均因遭到反動勢力的鎮壓而告失敗。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不久,安源便成為我黨開展工人運動的重點區域。在黨的領導、發動和組織下,安源成立了全國產業工人中最早的黨團組織,並成為擁有占全國黨員總數五分之一的地方黨組織;形成了以組織嚴密、戰鬥力極強而著稱於全國的革命工會,進而開展了以為維護工人階級利益,同路礦當局開展經濟、政治上的一係列的鬥爭。其中,1922年9月,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領導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成為黨領導下的安源工人開展經濟鬥爭的起點,它以“未傷一人,未敗一事,而得到完全勝利”[1]129的輝煌業績,創造了中國工人運動罷工鬥爭的成功典範。
在安源工運發展壯大時期,曾經成立過一個具有武裝鬥爭性質的組織——安源路礦工人糾察隊,它的前身是1922年5月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成立時組織的工人監察隊(後改名為糾察隊和糾察團)。其職責是:“對內監察工友之行動,對外偵察和防禦破壞本部之圖謀和行動。”[2]P363雖然工人監察隊具備工人武裝的職能,但還不能稱它是我們黨領導的工人武裝。因為這個時期的工人糾察隊還沒有掌握革命的槍杆子。雖然在1923年京漢鐵路二七慘案後的全國工人運動低潮時期,敵人隻是千方百計地陰謀破壞工人俱樂部,但卻還沒有直接動用武力,安源的“秩序由自己的糾察團維持,不受兵警的蹂躪”[1]P446。但到了1925年9月北洋軍閥武裝封閉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時,工人糾察隊因為沒有掌握槍杆子,沒有辦法應對敵人的武裝暴力,更談不上以革命的武裝與反革命的武裝進行對峙。所以說,這一時期的工人糾察隊隻是我黨領導下的工人武裝力量的一個雛形。
二七慘案後的全國工運低潮期間,安源工人繼續得到培養和鍛煉,工運仍然處於發展和壯大的鼎盛時期。安源工人運動獨樹一幟,工會“巍然獨存”,猶如“世外桃源一般”,各種形式的鬥爭層出不窮,安源儼然成為除廣東以外,全國唯一公開存在和活動的革命堡壘。
第一次大革命高潮中,安源工人是湖南和贛西農民運動的重要推動者和組織者;在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中積極參與和協助北伐軍作戰,是重要的參加者和配合者。九月慘案後,安源黨組織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先後組織、選派了大批工人赴廣東參加國民革命軍或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在1926年8月間的北伐戰爭中,安源工人配合北伐軍攻城取得勝利,中共湖南區委機關《戰士》周報讚揚安源工人的壯舉:“從這些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出工人革命的勇氣與能力了。我們可能說一句一點不誇情的話:隻有工人肯幹革命,隻有工人能領導革命!”[2]P887與此同時,安源黨組織進一步加強了對工人武裝的建立,重新組建了安源工人糾察隊,並派黨員打入到反動武裝萍鄉煤礦的礦警隊內,逐步掌握和控製了這支武裝力量。在這一時期,萍鄉煤礦礦警隊和萍礦總工會工人糾察隊共同維持礦區秩序,保護革命運動,協同萍鄉縣工農武裝和縣保安隊捉拿土豪劣紳,鎮壓反動分子,攻打地主武裝。1927年5月下旬,安源工人參與了十萬農軍圍攻長沙的戰鬥,打退了地主武裝對安源的圍攻,取得了武裝駐守安源的“安源保衛戰”的勝利,安源從此成為湘東贛西一帶的革命大本營。雖然以上安源工人開展的武裝鬥爭對安源工運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其中參與鬥爭的安源工人均不是主角,安源工人隻是以準備者和配合者的身份參與鬥爭的,所進行的武裝鬥爭也隻是配合、隨從性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