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革命時期留學生群體對現代化建設道路的影響和作用
中共民主革命時期留學生群體對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影響和作用,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黨進行獨立自主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留學生群體在黨和政府中扮演重要角色,提出了許多加快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的真知灼見;第二階段,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帶領全黨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在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中,留學生群體以其在國外形成的廣博見識和理論修養、研究能力,提出了許多關於內政外交的深刻見解。比如,在經濟建設上,周恩來關於綜合平衡、穩步前進的思想;在黨內民主上,鄧小平關於發揮下級黨組織和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堅持集體領導,反對個人崇拜的論述;陳雲關於“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社會主義經濟體製改革思想;陳毅關於“國際趨勢肯定地走向緩和的”論點;李富春的國民經濟各部門要有計劃、按比例協調發展思想;鄧子恢關於工業化過程中要實現工農業協調適應的思想;董必武關於完備法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適當加強司法機關組織,加速推行律師製度和公證製度的主張;李維漢關於保證黨外人士有職有權和發揮他們的監督作用的思想等。[5]孫冶方對社會主義“價值”概念和經濟效益理論的探索,張聞天關於糾正毛澤東資產階級法權觀的認識及在中國應該如何正確對待資本主義的看法和主張,鄧小平主張中國應該學習全人類的一切好的東西,包括資本主義世界的優秀文明成果,要堅持對外開放政策等,對中國當今改革開放政策產生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晶芳.中國共產黨優良作風建設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2]張耀燦.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史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彭湃》傳編寫組.彭湃傳[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4]《林伯渠傳》編寫組.林伯渠傳[M].北京:紅旗出版社,1986.
[5]石仲泉,沈正樂等.中共八大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 潘 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