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有自己的曆史觀(2 / 3)

這段時間裏,平均每十年中國就要遭受一次大規模的外敵侵略蹂躪。所謂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英國第一次毒品貿易侵華戰爭;所謂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英法第二次毒品貿易侵華戰爭;所謂列強就是一夥帝國主義強盜;所謂戰爭就是侵略中國之戰。為什麼我們那時把帝國主義叫列強呢?因為100多年前,當帝國主義的炮艦開到中國沿海侵略中國的時候,我們還說不清楚它是什麼,隻能說是強盜來了,諸位強盜、列位強盜。

關於鴉片戰爭,我認為應該用第一次毒品貿易侵華戰、第二次毒品貿易侵華戰的稱呼。“鴉片戰爭”這個名詞,不能真實地反映這個曆史事件的性質和事實。1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還曆史以原貌,這是毒品貿易,是侵略戰爭。“侵略”這個詞,是國際社會對這種行為的公認說法。什麼叫“貿易戰”?這些沉淪我社會、毒害我人民的毒品,明明是帝國主義者走私、偷運、強運到中國的。毒品交易在中國從來沒有成為合法的交易,中國人民對此深惡痛絕。毒品偷運不是貿易,是殺人之毒鴆,是最惡毒而不齒於人類的惡行!

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搶奪了中國大片土地,掠奪走中國的巨額財富,中國文化遭到野蠻踐踏。帝國主義強逼清政府拿出巨額資金,以“賠款”之名,行瘋狂搶掠之實。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的罪惡,侵略軍不僅瘋狂搶掠、焚燒了世界奇珍之園“圓明園”,還殘害中國的百姓,剝奪他們的生命。日本侵華的“甲午戰爭”,日本人在旅順屠城4天,開展殺人比賽,屠殺了2萬多中國百姓。這些都是完全違背和破壞他們口口相稱的“人權”精神的。

從毒品貿易戰到辛亥革命,帝國主義強迫中國簽訂了幾十個搶占我土地、勒索我巨額白銀的侵略條款、強盜“條約”,我把它稱作強盜條約。“條約”是資本主義的法權,是以所謂“法”的形式,使其掠奪、侵占具有“合法”性質。這是帝國主義在國際上進行強取豪奪的慣用手法,今天依然如此,強盜都穿著紳士之裝,“文明棍”中藏匿著毒劍。“法”已變成劍了!

帝國主義強盜通過條約,掠奪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裏的國土,相當於今天法國的三倍。還搶奪了我們的香港、台灣、澎湖列島,等等。清政府喪權辱國,被迫承認這些搶掠,拿出中國的民脂民膏進行所謂的“賠款”。帝國主義從中國掠奪的巨額白銀,抽盡了中國人民的脂膏,給中國人民套上了沉重的枷鎖,使中國人民陷入有如殖民地般的境地。

帝國主義還借侵華戰爭,大肆掠奪中國的各種主權。他們以各種方式,通過清政府這個帝國主義的代表和工具,把中國的主權攥到自己的手心。無論是鐵路、關稅、貿易,都成為帝國主義抽取中國民脂民膏的吸血管。

在清末民國之初,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我們之所以是“病夫之國”,與帝國主義的侵略、掠奪、壓迫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從1794年英國在印度成立東印度公司,對中國進行毒品輸入,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裏,數量巨大的毒品被輸入中國。這些毒品殘害了人民、腐蝕了政權、毀壞了文化、推毀了精神,使中國淪為“病夫之國”。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最惡毒的,假貿易之手、行殺人滅國之罪惡。當時的中國,像—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從根本上腐朽、衰落了。當時的中國人中的先覺者痛心疾首,“中國亡矣”,再不奮起救國,將“民之不民,國之不國”。

首先起來進行抗爭的是中國廣大的民眾。近代中國農民,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災難深重。於是,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和義和團運動。這是兩件在19世紀下半葉影響了中國、震驚了世界的大事件,促使中華民族進一步覺醒。其後,在20世紀的最初10年間,中國人民又發動了許多次為了救亡、圖存、變革的社會抗爭。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曆史、人物、思想,他們都是時代的產物,都是由一個時代的文明進步所摧生。思想離開了具體的實踐,隻能是天馬行空。隻要曆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思想也就在進步。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彰顯了中國人民的抗爭和反抗,是對封建主義、對清王朝統治、對帝國主義勢力的沉重打擊。正是這樣一波又一波的抗爭,使中國人民一步步覺醒,以燎原之大火,焚燒了封建主義的統治勢力和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曆史發展的步伐,摧生了洋務運動,催生了戊戌變法。戊戌變法推行君主立憲,想通過保留君主製的方式,實行政治變法。戊戌變法有它的曆史根源,必然也有曆史的局限性。改良也是一種社會變革,也是中國人民的一種覺醒。但是,無論是農民起義、百姓的抗爭、還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改良,都不為帝國主義所容忍,也不為封建主義所接受,最後都被絞殺了,但留給曆史的,是人民不斷的覺醒。

辛亥革命的先驅者逐漸意識到,推翻清王朝,不應該隻是一個簡單的改朝換代,而應該推翻封建帝王的製度,實行民主革命,走共和之路。中國人民在這70年中,逐漸從最初的啟蒙認識,走到民主革命的實踐。一個偉大的革命,如果沒有廣大人民的擁護、參與、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辛亥革命標誌著中國人民的覺醒、中華民族的覺醒,她是人民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發展的必然,是近代中國民族危機、社會危機的必然結果,不是什麼偶然。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振興中華的深切願望。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愛國主義革命,愛國首先是針對外來的侵略與壓迫而說的,反映了中國人民對自己祖國的愛和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恨。

辛亥革命發生在武昌,也有其緣由。洋務運動時期,在湖北辦了一些兵工廠,發展了近代的工商業、文化、教育等。從那個時候開始,在武漢地區、長江中部,民主革命的思想,在幾十年中浸染了這塊土地。這就是為什麼這裏後來會產生那麼多革命的先行者,為什麼共產黨人首先在這個地方建立革命的組織。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湖北人就有5個,李達、李漢俊、董必武是當時中共一大重要的組織者。

武昌首義、辛亥革命爆發,與武昌當時的政治條件、經濟條件、思想條件、文化條件,以及人才的準備,有著直接的聯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燃起的革命之火,隨即燃遍了全國,燒紅了神州,震驚了世界。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的人民革命!

辛亥革命爆發後,迅速得到全國各地的響應和支持,革命形勢蓬勃發展,最終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帝製統治,成立了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

辛亥革命是偉大的裏程碑

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初,就把自己作為辛亥革命忠實的繼承者。紀念辛亥革命,解讀辛亥革命,繼承辛亥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和曆史使命。隻有中國共產黨人才能準確、全麵地說明和解讀辛亥革命的曆史地位和偉大意義,領導中國人民汲取辛亥革命精神,繼承和發展辛亥革命未竟的事業。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座偉大的裏程碑,將永遠矗立在中國曆史和人民的心中。

一、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思想的一次大解放。辛亥革命的爆發解放了中國人民的思想,標誌著中華民族走向一個新的曆史時代。辛亥革命進一步傳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傳播了近代世界的文明。不僅把皇帝拉下馬,而且拋棄了帝王製度。無論是辛亥革命之前的民主革命思想傳播,還是辛亥革命本身,都推動了中國人民思想的一次大解放。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宣布成立中華民國,這是中國一個新曆史的開始。爾後清帝退位,結束了封建帝王專製製度。毛澤東曾經說,孫中山先生之所以偉大,不但因為他領導了偉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為他能夠“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轉變為新三民主義。

我們應該永遠紀念、崇敬、稱頌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一大批辛亥革命誌士仁人,他們的精神是中國人民精神的縮影,是近代中國革命精神的縮影。參加辛亥革命的仁人誌士,許多都成為共產黨人,成為無產階級革命者。包括陳獨秀、董必武、朱德、吳玉章、林伯渠等人在內的革命先驅,為辛亥革命,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