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商品推介與成交(10)(1 / 3)

假設法通過表麵的推介將問題引入到購買的實質階段,可節省推銷時間,由於是直接將推銷提示轉為購買提示,可適當減輕顧客購買壓力,可把顧客的購買信號轉化為購買行為。如果營銷人員能給顧客營造一個良好的營銷氛圍,讓商品推介在輕鬆、自然且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進行,並注意語言技巧,通常都能獲得滿意的結果。尤其在以下幾種情況下:

(1)明確發出各種購買信號的顧客。

(2)屬於依賴型和隨和型的顧客。

(3)對商品表現出興趣的顧客。

如果沒能準確捕捉住成交信號,而輕易采用此種方法則會給顧客造成一定的購買壓力,引起顧客的反感,破壞成交氣氛。如果顧客無意購買,千萬不要勉強,否則會令顧客敗興而歸。

4解疑法

即在提出成交請求後對猶豫不決的顧客采取的一種異議排除方法。成交階段顧客的異議與一般的推介過程有所差異,不宜再運用商品提示語言和推介異議的處理方法,這時,需要有針對性地對顧客異議進行探討式解決。

解疑法主要通過誘導型提問方式引出異議根源所在。如即將成交時,顧客卻猶豫不決,此時可試探性地問:“您不能最終決定是因為××方麵的原因吧?”一旦顧客對此予以確認,就可進行針對性解答。這種方法適用於成交階段對購買時間、商品價格、購買權力、售後服務等方麵存在疑問的顧客。這種方法的最大特點是通過有效尋找和消除顧客的異議為商品成交打下良好的基礎。

5總結法

這種方法的壓力比較少,當銷售人員麵對的是一個比較內行的或是熟悉各種銷售技巧的顧客時,此法比較有效。因為這些人大都不喜歡別人對他施加任何壓力。當然,如果其他各種方法都能運用得當,那麼除了一些特別敏感的顧客以外,一般也不會讓人感到太大的壓力。

具體做法是,銷售人員將所提到的論據加以簡單地總結,然後向他提出請其購買的要求。此種方法的用意是想進一步加深顧客對商品的印象,並以有力的言詞說明為什麼該商品最能滿足他的需要,同時趁他對這些商品特點還比較熟悉和滿意時,提出購買請求。

6激將法

這是銷售人員在不傷及顧客自尊心的前提下,運用恰當的語言刺激顧客,使顧客在逆反心理作用下完成交易活動的成交方法。

如果對象選擇合適,使用激將法將更容易完成成交工作,並可減少顧客異議及成交時間。合理的激將,不但不會傷害顧客的自尊心,反而會讓顧客的自尊心在購買過程中得到滿足。

例如,一位男士對挑中的商品考慮了半天,仍下不了購買的決定,此時銷售人員可適時巧妙地問一句:“是怕老婆不同意吧?要不要征求一下您老婆的意見後再決定?”這位男士一般會回答:“沒事,我能做主。”從而很快采取購買行動。

銷售人員在運用激將法時,一定要注意時機的把握,語言應恰當自然,千萬不要因語言、時機等方麵的原因而傷害顧客的自尊心,否則會導致顧客的不滿和憤怒,不僅商品成交無法實現,而且會影響到店鋪和銷售人員的聲譽。

7從眾法

從眾心理是人類社會固有的長期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社會規範的要求、團體生活方式的壓力,以及人們普遍存在的相互攀比現象是從眾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銷售人員可以巧妙地對顧客的這種從眾心理進行合理利用,從而能有效促使顧客實施購買行動。

從眾心理在人們生活當中會具體體現出來,例如,當周圍環境中的人們都擁有某種品牌的空調時,沒有購買的顧客也會感到無形的團體壓力,從而會產生購買願望;顧客若多次購買某件商品,當因缺貨而無法滿足需求時,會認為該商品肯定是公認的好商品,從而越發想獲得該商品。

從眾法的實質就是充分地利用顧客之間的相互影響力、團體的生活壓力來順利促成交易。使用該法要求事實必須真實,數據必須準確,切忌憑空捏造,欺騙顧客,這樣才能真正使商品成交,並給顧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8避大就小法

一般來說,重大的成交決策能使顧客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而較小的成交決策則產生較小的心理壓力。因此,對重大的成交問題,顧客通常會表現得比較敏感,比較慎重,不會輕易做出明確的購買決策,甚至故意拖延成交時間,遲遲不表態;而對較小的成交問題,顧客比較果斷,易做出明確的決策。避大就小法正是利用了顧客這一心理活動規律,避免直接提示重大的成交問題,而直接提示較小的成交問題。先小點成交,後大點成交,先就成交活動的具體條件和具體內容達成一致,再通過成交本身達到最後的商品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