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商品推介與成交(3)(3 / 3)

最好的方法是銷售人員的手不能離開商品,哪怕是和同事說話時也最好拿著商品,這樣就可以給外麵的路人一種銷售人員是在向顧客介紹商品的錯覺。

所以銷售人員必須意識到在銷售場所內,手不離開商品是製造忙碌感的秘訣。

銷售人員可通過將商品由架子上拿下來仔細看,或是由袋子裏拿出來並且攤開來看,用手摸著看,仔細看其內側等姿勢,讓人誤以為是顧客在挑選商品。

重新更換堆積在商品陳列架上的商品排列方式,將上下排的商品改換一下秩序,或者拿下來之後再仔細地放回原處,諸如此類的動作,就好像把商品追加放在架子上一樣都可促使商品易於銷售。

變更原本陳列整齊有序的商品,如將商品重新折過再放入盒內,然後再拿出不同的商品,再一次陳列或重新整理形狀等,當顧客看到這種情形時,也許會對重新陳列過的商品產生新鮮感,從而將商品買走。

銷售人員不可認為這些行為是可有可無的,而應該對其予以重視,因為店鋪的活力需要這些行為的塑造。

(三)感染顧客的服務精神

生活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每天都會和四周的人來往,如與情人互訴衷腸,與朋友聊天等,內容各不相同,但人們是通過什麼方式將交往的內容傳達給對方呢?以前多認為是“語言”,然而研究發現,人們的精神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人們的身體經常會向他人傳達出各類信號,這種信號有動有靜,通常精神麵貌是一種靜態的身體信號,因此,一般從某人的表情,便可以判斷此人是悲傷還是生氣,是快樂還是沮喪。

一家店鋪內,新來的一位銷售人員由於不善於接待顧客,故而對自己的工作目標產生懷疑,信心完全喪失。因為心理的原因,他的表情逐漸變得很陰沉,且不願站在櫃台的旁邊。

店鋪負責人發現了這一情況,對他進行了心理開導,並告訴他作為一個成功的銷售人員所應具備的各種條件。後來,這位銷售人員振作起來,準備再次迎接挑戰,工作當中充滿了幹勁,熱情接待每一位顧客,積極主動為顧客服務。這種振奮的精神漸漸地感染了顧客,他們都樂於與這位銷售人員接觸,向他購買商品。

因此,服務精神的好壞決定著顧客是否願意進入店鋪購買商品,也可以影響顧客對一家店鋪的整體評價。即使在沒有顧客的場合,銷售人員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也是同樣重要的,隻有創造出一種精神振奮的工作氣氛才是最為理想的。

(四)給顧客留點“空間”

現在,全國各地許多大中型店鋪正大力推行“零幹擾服務”,這種服務深受廣大顧客歡迎。

所謂“零幹擾服務”,就是指營銷人員與顧客保持適當的距離,當顧客瀏覽商品時,營銷人員不必貼近,不必招呼;而當顧客對某種商品有詢問要求或表示需要購買時,營銷人員則迅速來到顧客麵前提供相應服務。這種“零幹擾服務”實質上是給顧客留點“自由空間”,讓顧客在一種輕鬆、自在的購物環境中瀏覽商品、選擇商品,由顧客自己決定是否購買商品而不受銷售人員的幹擾。

這與一些店鋪的表麵虛假接待有著天壤之別。試想當顧客從商品櫃台前走過時,銷售人員立即會走上前來,滿臉堆笑地向顧客介紹商品的品牌、性能、質量、價格等,並吹噓這種商品是如何好,如何適合於顧客,好像顧客都是傻子,不知自己要購買什麼似的。而一旦顧客表明“隻看不買”時,銷售人員臉上馬上會“晴轉陰”,甚至說些“不買看什麼”之類的話語,弄得一些顧客十分尷尬,繼而憤然離去,久而久之,顧客對這類店鋪隻好敬而遠之,這將給店鋪帶來莫大的損失。

毋庸置疑,顧客對熱情、周到、主動、全麵的服務是表示歡迎的,但凡事都有個度,過度的熱情服務隻會適得其反。畢竟顧客是來購買商品,而不是來聽銷售人員喋喋不休地介紹。銷售人員隻有在顧客示意購物時能招之即來,才會令顧客滿意,而給顧客留點“空間”正滿足了顧客這種購物的心理需求,因而受到顧客的普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