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調查資料不是以同一種商品來進行試驗的,所以會有一定的出入,但“上段”陳列段位的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實際上,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高165厘米,長100厘米的陳列貨架,在這種貨架上最佳的陳列段位不是上段,而是處於上段和中段之間的段位。這種段位被稱為陳列的黃金線。下麵以高度為165厘米的貨架為例,將商品的陳列劃分為4個段位,並設定每一個段位上應陳列什麼樣的商品。
(1)上段:上段即貨架的最上層,主要用於一些推薦品,或有心培育的商品的陳列。
(2)黃金線:黃金線的高度通常定在85~120厘米,即一般人眼睛最容易看到、手最容易拿取的陳列位置,所以又稱最佳陳列位置。此位置一般常用來陳列高利潤商品、自有品牌或獨家進口商品。如果用來陳列無毛利或低毛利的商品,無疑會造成整個店鋪經營利潤的減少
(3)中段:一般是指貨架棚板由下數起第二層或第三層的位置。一些低利潤商品或本身不想賣,但因顧及顧客需要而不得不賣的商品,可陳列在這一段位。
(4)下段:即貨架的最下層,這個陳列位置適合陳列一些周轉很快、易碎、體積大或毛利較低的商品。將特價商品放在下段銷售需要以顯著的標誌提示,以引起顧客的注意。
7確保第一排商品數目恰當
麵朝顧客一排商品的個數,通常由每種商品的銷售個數來確定。一般來說,第一排的商品個數不宜過多,如個數太多,每種商品就會占用過大的陳列麵積,相應地,商品的陳列品種率就會下降,同時會使顧客感到商店在極力推銷商品的壓力,造成顧客對該商品的銷售抵抗。所以第一排的商品陳列必須要適當。
有店鋪曾做過這樣的實驗,第一層商品日銷售額個數約為40個,排麵數為12個;而第二層商品日銷售個數約為80個,排麵數為6個。如果換成第一層商品排麵數為6個,第二層商品排麵數為9個,則第一層商品就可以賣出43個(比前麵的排麵數少了一半,但多賣掉了3個),第二層商品能賣掉96個,多賣掉了16個。僅僅是商品排麵陳列個數的改變,就能提高銷售數量,而且節約了陳列空間,這是店鋪提高效率需要著重研究的問題。
8根據商品體積確定適當位置
體積較大的商品應陳列於大貨架的較下層,這樣,由於商品體積大,顧客容易看清,另外也便於顧客不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就能拿到商品。體積較小的商品陳列的高度與顧客眼睛齊平為最佳,這是為了體現商品陳列顯而易見的原則,更重要的是為了防止顧客漏看了這些小商品。
(二)特殊陳列法
商品按類別集中式的陳列是現代店鋪最基本的陳列方法,它也是規劃店鋪賣場的基礎。在采用集中陳列的基礎上,店鋪還可以運用一些變化性的陳列方法,即特殊陳列法,以此打破陳列架的單調感,活躍賣場氣氛。變化性的陳列能給顧客帶來良好的購物心情,刺激其購買欲望。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特殊陳列法。
1商品分層陳列法
是指按櫃台或櫃櫥已有的分層,依一定順序擺放展示商品的方法。分層擺放時一般是根據售貨人員操作的方便程度、商品本身的特點、顧客的視覺習慣及銷售管理的具體要求而定,可分為櫃櫥陳列和櫃台陳列。
櫃櫥陳列中櫃櫥最主要的功能是儲存商品,同時兼顧展示商品的功能,所以體積一般較大,使用時下部多是儲存隨時銷售的商品,中上部分一般以展示陳列為主,兼顧儲存使用。下部因作儲存使用,多無陳列展示的要求,在商品擺放時主要是考慮售貨人員拿取的方便。
對於環島式且全玻璃的櫃櫥,為了避免給顧客造成一種店鋪經營管理不善,商品積壓嚴重的不良感覺。應注意下部儲存的商品要擺放整齊,幹淨。過時、積壓的商品不要堆放其中。
中上層是櫃櫥陳列的重點,顧客一般平視可見。因此,要特別注意陳列的視覺效果,要使顧客看到商品的主導部位,如讓顧客看到商品正麵,而不是側麵或非主體部位。扁平的商品應使用支架立式陳列。櫃櫥陳列可借用櫥窗陳列的某些藝術手段,如陳列時可有背景襯托或有裝飾性的陪襯陳列,也可做成使用狀的動態陳列等,增加櫃櫥陳列的藝術性和吸引力。
從顧客購買的角度講,櫃台陳列屬於低視角陳列,即顧客一般要俯視才能看到櫃台裏的陳列的商品。櫃台陳列必須以適應近距離觀看為主。櫃台一般分為兩2~3層,上層和中下層外部陳列的商品是顧客注視的重點部位。櫃台陳列隻適宜陳列擺放小型商品。
另外,在分層陳列中,不論是櫃台陳列還是櫃櫥陳列都應注意在同一櫃台或櫃櫥內陳列的商品不能類別過多過雜,否則容易給顧客造成雜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