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貨架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用於封閉式售貨中環島式貨位的貨架,它與靠牆貨架中的上、下兩部分貨架相同,為單麵式。
另一種是專用於陳列銷售商品的敞開式雙麵貨櫃,一般為全隔層,敞開式貨架,高度多不超過180厘米,兩麵寬度各為40~45厘米,采用直線式擺放時,通常使用金屬網、輕型板材作為隔層板,較輕的商品也有用玻璃隔層的。這類貨架多為可拆卸、拚裝或可調層間距的組裝型貨架。在使用中,貨架的組合與商品的擺放,主要由商品的體積、形狀、重量及顧客使用頻率高低來決定。
(二)櫃台
櫃台既是店鋪營銷人員的工作台,又是對顧客展示、陳列商品的展示台。它是在封閉型售貨形式中,營銷人員與顧客進行交易的工作現場。
櫃台樣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標準的長方體;另一種前麵是坡型的坡麵櫃台,其優點主要是顧客不需過多的彎腰或低頭就可方便地觀看櫃台下層的商品。
按照中國人身高標準製定櫃台規格,櫃台的高度一般在90~100厘米之間,寬度在50~70厘米之間,深度可自選,但一般在120厘米以上。櫃台內部可單層或2~3層,底座高不應超過20厘米。玻璃櫃台中一般裝有固定或可轉換角度的照明燈,按照具體需要來決定是采用單色燈還是多色串燈,從而起到陪襯櫃內商品的作用。
(三)專業化設備及用具
專用於某一類商品的櫃、架、鉤、網、板等設備或用具統稱為專業化設備及用具,如密封食品櫃,低溫食品保鮮櫃,小件商品陳列網、陳列板以及服裝陳列架,服裝的人體模型等。這些設備的使用一般沒有特定的規範,主要取決於商品的具體情況、店鋪的營業環境,以及顧客對該類商品的購物習慣。
如在環境較寬敞,且客流量、銷售量都較大的商場中,服裝的陳列銷售就應使用高度為120~150厘米的單層陳列架,按服裝的款式、尺寸或價格,密集掛放在陳列架的橫杆上,以便於顧客挑選服裝。如售貨現場較小且客流量較大,則應使用金屬陳列網或陳列板靠牆安放在較高的位置上,將服裝以半層疊式貼掛在陳列網或陳列板上,以便利用店鋪空間。
(四)其他陳列工具
1隔物板
為了區隔兩種不相同的商品,避免混淆不清,通常采用隔物板將商品隔開。目前常用的隔物板有兩種,一種為塑料隔物板,另一種為不鏽鋼隔物板。而在長度的選擇上,通常貨架上段多使用較低且短的隔物板,貨架下段則多使用較高且長的隔物板。
2護欄
店鋪通常會在貨架前緣加上護欄,以避免顧客在選購某些易碎物品時失手將其打破,而造成傷害或損失。嚴格說來,護欄並非絕對必需品,但對於高單價或易碎商品,為確保安全,一般可加上護欄。
3棧板
使用棧板墊在最底層的目的是避免商品直接與地麵接觸受潮。最好使用木製、正方形的棧板,這樣便可依場地所需任意組合。
4端架
在整排貨架的最前端及最後端,也就是動線的轉彎處所設置的貨架即為端架。端架是顧客在賣場回遊經過頻率最高的地方,也是最佳的陳列位置。
5價格卡
主要是為了方便顧客選購商品以及店鋪商品定位管理。若店鋪使用EOS訂貨,應用價格卡比較方便。價格卡一般皆以電腦打印,內容包括商品的號碼、條碼、售價、排麵數,常貼於該項商品陳列的貨架凹槽內。一般情況下,價格卡的擺放位置不宜隨意更換。價格卡也可采用不同的顏色,利於存貨、訂貨及盤點管理。
二、規則科學的商品配置表
商品配置表是商品陳列的前期準備。在零售業相當發達的國家,如美國、日本,商品配置表運用得非常廣泛,一般的店鋪都規劃有商品配置表。商品配置表是管理、控製商品最基本的工具,因此,店鋪在陳列商品之前,先把商品配置表規劃好,再進行一切硬件的設置與進貨才是科學、合理的做法。
(一)商品配置表的含義
商品配置表在英文和日文中的表述有一定的差異。英文表述的是恰當管理商品排麵的意思,而日文表述的是商品在貨架上獲得適當配置的意思。因此,綜合兩者的觀點,可將商品配置定義為“把商品的排麵在貨架上進行最有效的分配,並以書麵表格形式規劃出來”。
(二)商品配置表的作用
1有利於商品定位管理
商品配置表是商品定位的管理工具。有了商品配置表,才能做好商品定位,如不事先妥善規劃商品配置表就貿然進行商品陳列的工作,便無法協調一致,商品定位管理也就無法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