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還特別提倡“公民報道”的理念,順應公民新聞的潮流,尊重公民在新聞選擇和傳播過程中的主動性,適時地推出了類似於新聞客戶端的一些功能,比如評論新聞、訂閱頻道以及轉發推送等。
對中國電視媒體的啟示
(一)緊跟技術,洞察先機,搶占新途徑
及時了解技術進展和發展趨勢,因為技術往往會開發出新的交流傳播途徑,繼而改變受眾的傳播習慣,造成傳統媒體受眾的大量分流,甚至會在不久的將來取代傳統媒體原本的統治地位。
同時,搶先占據新技術這塊“新大陸”尤為重要,因為一旦失去了搶占新的傳播途徑的先機,新媒體的格局形成後,再想引進新技術發展新媒體就會變得十分困難。再好的信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如果沒有合適的傳播途徑,到達不了受眾,那也沒有什麼意義。
(二)建立資源共享的高效運行體製
CNN的轉型,不是從一個平台轉向另一個更新的平台,實際上它更像是一種融合,將各個平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高效運作的覆蓋了主流傳播途徑的全媒體平台。各種傳播途徑、傳播平台像一個個觸手,將來自於不同節點的信息傳遞給“中央廚房”(亞洲的製作中心在香港,主要製作集中探討亞洲地區問題的節目,主要報道亞太地區社會、文化、商業、經濟等的發展與動態),整合成適應各個平台的新聞形式,再通過各個平台發布出去。
目前來看,我國的省級電視台基本都擁有自己的網絡平台,這些網絡平台可分為網絡電視型和綜合新聞網站型,各網站的具體內容不統一,板塊設置不夠清晰,受眾認知度低,影響力小。更重要的是,部分台網沒有聯動,電視台和網站沒有形成高效的、優勢互補的運作整體,各行其是,融合度不高。
(三)培養善於學習、緊跟潮流的從業人員隊伍
CNN成立30多年來,從電視到網絡到移動端,快速的轉型對其從業人員的要求也是極高的。轉型而成的龐大全媒體,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在精於自身業務的同時,掌握其他傳播途徑的特點,這樣才能更加融洽地合作。
(四)堅持內容為王,注重版權,樹立自身品牌
1981年CNN率先報道了裏根遇刺事件,1991年海灣戰爭的優秀現場報道更使CNN名聲大振,諸如此類的優秀報道,在CNN的發展曆程中不勝枚舉。正是這些優秀的報道和高質量的作品打動了受眾,支撐起了CNN今天的品牌。國內電視媒體在轉型的過程中,一方麵要下力氣製作更多的優秀作品,另一方麵也要增強版權意識,打出自己的品牌,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參考文獻:
①麥尚文:《全媒體融合模式研究:中國報業轉型的理論邏輯與現實選擇》[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②陳怡:《讓自己無處不在——CNN轉型案例解析》[J],《中國記者》,2013年第11期
③範鬆楠 薄璐:《CNN發展曆程及全媒體轉型》[J],《青年記者》,2013年5月中
④李駿:《媒體轉型的“CNN之路”》[J],《傳媒評論》,2014年第1期
⑤劉笑盈:《國際電視的開創者:美國有線新聞網(CNN)》[J],《對外傳播》,2009年第7期
⑥彭蘭:《如何從全媒體化走向媒介融合——對全媒體化業務四個關鍵問題的思考》[J],《新聞與寫作》,2009年第7期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