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被動閱讀策略的大學生有306個。其中,男生174人,女生132人;文科生84人,理科生114人,工科生108人;研究生48人,本科四年級54人,本科三年級96人,本科二年級102人,本科一年級6人。
閱讀策略不穩定的大學生有309個。其中,男生125人,女生184人;文科生105人,理科生90人,工科生114人;研究生78人,本科四年級84人,本科三年級84人,本科二年級48人,本科一年級15人。
調查結果分析
1.采取主動閱讀策略的大學生相對較少。此類大學生通常在閱讀新聞時表現出積極的態度,會記錄重要信息,不斷提出問題,引導自己往下閱讀,不斷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同時引發新的思考。采取此策略進行新聞閱讀的大學生能比其他兩類大學生較好地培養起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出更多的學習興趣。而在缺乏此策略的大學生看來,這樣的新聞閱讀“費時又費力”。采取被動的新聞閱讀策略的大學生,主要是由具有明顯特征信息的物理標識而產生注意力,如顏色、個別詞語、特殊心情、特殊環境、奇特的版麵安排等。
2.越到高年級,采取主動閱讀策略的大學生越多。這是因為,隨著大學生活的社會化程度加深,部分大學生會盡可能地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包括改善新聞閱讀策略)。例如:在報紙等媒體閱讀有關大學生就業難的報道後,學生的壓力感明顯提高。低年級的學生由於感覺畢業時間較遠,可以采用選擇性忘記等方式暫不考慮此類問題,因此壓力感相對較小,在學習能力培養上所希望付出和實際付出精力、努力的程度相對較低。
3.閱讀策略不穩定的大學生數量最多,占所調查大學生總數量的45.3%。這些大學生完全清楚采取主動的閱讀策略能較好地培養學習能力,隻是有時候不願意付出努力,有時候受心情等因素影響,學習能力的培養過程不穩定。這說明大學生的新聞閱讀缺乏正確引導和規範,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看似比較忙,其實有些時間是在矛盾、糾結中度過的,有時甚至毫無學習效果可言。
4.將本科生與研究生群體分開來看,研究生群體中采用主動閱讀策略的學生為16%,采取被動閱讀策略的學生為32%,閱讀策略不穩定的學生為52%;本科生群體中這三組數據分別為:7.9%,48.6%,43.5%。這說明在研究生群體中采取主動閱讀策略的學生個體明顯要多於本科生,采取被動閱讀策略的學生也明顯少於本科生。
5.從總體來看,采取主動閱讀策略、被動閱讀策略和閱讀策略不穩定的大學生比例分別為:9.7%、45%、45.3%。閱讀策略不穩定的大學生的基本特征是內心清楚閱讀的重要性,但難以堅持,受心情、宿舍環境等因素影響較大,這些學生加上采取主動閱讀策略的大學生要多於采取被動閱讀策略的大學生。這說明多數大學生希望或者已經采取了主動的閱讀策略,對部分大學生需要進一步進行閱讀引導和行為規範,使他們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6.從新聞內容選擇習慣上看,大學生更加注重所關注領域的後續新聞報道,長尾新聞現象明顯。使用新媒體接收信息的大學生占95.2%。不管采取哪種新聞閱讀策略,通常大學生會使用新媒體對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話題等進行後續關注,對新聞事件和娛樂報道這兩類信息的關注度明顯。
改善大學生新聞閱讀策略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