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各國茶道(2 / 3)

許多人認為茶之湯中,一定要使用古老的器物,注重是那個時代的哪個大師所做,以及是否是那個時代的那個名人所用過,總是把古老擺在所有事物之前,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最注重的應該是清潔,在利休百首中也詠道“水與湯可洗淨茶巾與茶筅,而炳杓則可以洗淨內心”。

由清而靜,也就是所謂的“靜寂”,就如在不受外界幹擾的寂靜空間裏,內心深深的加以沉澱的感覺。

而寂乃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靜”的同時,能觀察自己知足的內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讓自己內心沉澱,此乃是禪學中所生之思想,也乃是對於人生的最佳解答。

茶道美化人的內心

讓我們來探討以下茶道的實際效用,絕無誇大不實之意。即使隻是學習了茶道初步的做法,你的一舉一動都將變得更有氣質,你將會發現,你便的不再惟獨注重“禮儀”,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品嚐一般的綠茶或是點心,你的態度,體態以及言行舉止,都會受到茶道的深層影響而加以升華。

然而茶道也是藝術的一個分野,甚至可以說是傳統藝術的總和,也是日本傳統文化之一的融合體,接觸茶道後,接觸書畫,陶藝,漆器,織物等藝術的機會也會大增,甚至也會接觸到古典文學。所以茶道乃是生活中知識的寶庫,也是朝向豐富人生的最佳道路。

了解茶道的禮儀做法

說到茶,就要說到茶的禮儀,即使是剛剛接觸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認為茶道的做法簡易,也有的認為茶道的禮儀做法十分困難。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有一些錯誤的,學習茶道禮儀作法時,應該要自己用心去學習細部的動作,如有不了解時應當請教老師,以獲得充分的理解,於是開始累積經驗,最後正確的禮儀作法就如你身體的一部分一樣,永生都不會忘記。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幹淨,而在客人麵前,將茶筅洗淨,然後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後,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餘茶洗淨,然後在用熱水洗淨茶筅,最後輕敲兩下後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嚐茶的時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個方向轉動呢?這也是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為了要避免從正麵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並離開茶碗的正麵後,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後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麵,如此重複。

然而,諸如此類的茶道禮儀作法,事實上是有相當的意義的。

茶道從利休居士發揚以來已經過了四百餘年,在日本人心中已經孕育了不知道多少世代,乃是粹練而得之物,即使是茶道用具的做法與擺設等,絕無不適合之處,隻要誠心加以練習,相信你也可以感受到茶道之中的樂趣。

裏千家茶道的曆史

始祖:千利休(せんりきゅう)(1522—1591)

二世:少庵宗淳(しょうあんそうじゅん)(1546—1614)

三世:元伯宗旦(げんぱくそうたん)(1578—1658)

此人之三子紛表成立了表千家、裏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千家)。

四世:仙叟宗室(せんそうそうしつ)(1622—1697)

五世:常叟宗室(じょうそうそうしつ)(1673—1704)

六世:泰叟宗室(たいそうそうしつ)(1694—1726)

七世:竺叟宗室(ちくそうそうしつ)(1709—1733)

八世:一燈宗室(いっとうそうしつ)(1719—1771)

九世:石翁宗室(せきおうそうしつ)(1746—1801)

十世:認得齋宗室(にんとくさいそうしつ)(1770—1826)

十一世:玄玄齋宗室(げんげんさいそうしつ)(1810—1877)

十二世:又齋玄少齋宗室(ゆうみょうさいそうしつ)(1853—1917)

十三世:圓能齋宗室(えんのうさいそうしつ)(1872—1924)

十四世:淡淡齋宗室(たんたんさいそうしつ)(1893—1964)

十五世(當代):鵬雲齋宗室(ほううんさいそうしつ)(1923—目前)

裏千家茶道具名物鑒賞

茶道精神

幹利休居士說:“和、敬、清、寂”這四個字就是茶道的根本。

茶道之飲法與禮儀:

地點

茶室:喝茶的地方(可以容納五人左右)。入口為活動格子門,高僅三尺,人須躬身而入,以保持謙遜態度。室內陳設簡樸,瓶花佩合季節,且懸有名貴字畫,供人欣賞。室之右角,設有小巧木架,掛著銅包錫的茶壺。茶碗各用飾盒貯藏。

水屋:洗滌茶具之場所

待合:提供賓客暫待,等主人邀請進入茶室之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