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A管理模式 (2)(3 / 3)

6部門的工作業績考核評定

工作業績考核評定主要應按其完成職能的情況而定,特別是其部門本職是否完成。不能想像一個部門的管理混亂,效率不高甚至有失職現象,其部門首長還能得到肯定和表彰。

例如,倉庫保管員在未整理好倉庫物品的情況下,是不能去參加職工大合唱的。否則,在領用物品事件時,就會出現混亂。

檢查和反饋係統

檢查和反饋的流程

檢查和反饋的三個步驟:

(1)建立標準;

(2)根據已建立的標準檢查工作;

(3)糾正偏離標準,即差異分析和差異處理。

1建立標準

檢查和反饋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去檢查。因此,任何檢查實施都要有可衡量、可比較的標準。一個較好的檢查標準通常包括數量標準、質量標準、綜合標準和時間標準。

定量標準:有些標準是可以量化的。例如:顧客滿意率、產品合格率等。

定性標準:有些標準是不可量化的。例如:企業的規章製度、崗位責任製等。

對不可量化的定性標準,我們重視判斷或評價人和核實人,批準人的不同權限的確定,以求客觀,減少個人色彩。

2根據已建立的標準檢查工作

標準是衡量業績的依據,有了檢查和反饋就可以將工作成果與標準相比較,來衡量管理的成果。

在實際管理活動中,管理者獲取信息可以通過下列途徑:

(1)各種財務報表、報告、由下往上報;

(2)管理者通過巡視檢查,直接觀察、檢查、詢問獲取信息;

(3)通過會議和聽取下級口頭彙報。

企業管理人員對所取得的信息必須正確、及時、適用和有效。如果獲取信息失真,對實際工作結果就無法作出準確的評價;如果是不適用的信息,就無法認定工作結果的好壞。

信息和數據是否真實,也要通過自檢或互檢係統來監督。另外,盡可能多地使用電腦監督和分析,也是一種可選用的辦法和今後檢查工作的方向。如現在高考錄取就大量使用電腦。當然,矛和盾的故事永遠存在。

3糾正偏差

通過檢查和反饋,發現實際工作結果與標準的差異,然後對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根據差異原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處理,糾正實際與標準的偏差。

檢查反饋包括建立標準、衡量業績、糾正偏差三個步驟,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檢查反饋係統,完成了一個控製周期。通過每一次循環,使偏差不斷地縮小,企業的活動趨向企業的目標和計劃。

檢查和反饋的原則

1客觀的原則

是艱苦的調查過程,不是想像,不帶主觀臆斷。

2真實的原則

對於真實性的研究要符合科學方法,要引入現代的心理學研究,像人們的視覺差、色差和溫度的感覺都影響我們檢查結果的真實性,力求從主觀真實到客觀真實。

3概率原則

企業的檢查是長期的、多次的,對所有方麵的製度化檢查,必須有足夠的普遍性,才能反映得出結論。

4代表性原則

是否代表事物的本質。

例如:每一個人都說工資低時,不代表工資低,隻代表人們對工資滿意率低。

5與企業利益相關的原則

任何檢查和反饋都必須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和控製,有利於企業的管理:檢查結果的處理,上報的級別,保密的程度,都直接關係到企業的利益。

6任何檢查和反饋如果給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應立即停止。

7兩權分離原則

把檢查權和處理權分開。如企業質檢部檢查產品合格率,根據產品合格率,由財務部門發獎金或進行處罰,而不是由質檢員去直接罰款,這就體現了兩權分離原則。

8責任原則

檢查者的責任是對檢查的結果負責。

9控製點的原則

多數檢查事實上都是抽查某些點,而不是泛泛的普查。選擇控製點至關重要。

預算計劃係統

企業的資金運動

1資金的循環與周轉

資金是企業資產的血液,企業的資金運動表現為資金的循環和周轉。資金循環是指資金

從貨幣各種形式開始,經過材料儲存、生產加工、產成品等階段,經過銷售又回到以任何形

式表現的貨幣。

資金的不斷循環,稱為資金的周轉。

資金的周轉,給企業帶來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