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戶是天皇的代表,他的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天皇的意思,近衛明白了,天皇不讚成北上,相反他支持的是南下。
“雖然我們切斷了滇越鐵路,可各種物資依舊源源不絕的通過滇緬公路進入支那,隻有南下切斷這條大動脈,才能迫使支那投降。”作戰部長田中新一也站起來大聲支持南下作戰。
“誤國之輩!”田中新一被嚇了一大跳,扭頭看卻是臉漲得通紅的武藤章,武藤章站起來衝到田中新一麵前:“支那號稱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所以盡管他的工業能力隻有帝國的十分之一,但他們依然堅持四年之久,這些所有條件,蘇俄都有,比支那更強,帝國還有能消耗的實力嗎?南下,對付英美?帝國的實力能進行兩線作戰嗎?在解決支那事變之前,帝國不應該再對任何國家宣戰!”
武藤章在盧溝橋事變之初是力主擴大,可經過四年戰爭,他自己也在中國幹了兩年,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讓他對前途感到悲觀,深切後悔當初沒有聽石原的,不該擴大盧溝橋事變。現在又聽到要北上南下,田中新一的論調終於讓他爆發了。
“武藤大佐,”東條有些不高興,沉聲嗬斥道:“帝國征服支那的決心不變,田中將軍所言並非有錯,沒有英美的支持,支那是不可能抵抗到現在的。”
東條這一開口,武藤章立刻言聲了,東條目光掃過在座的重臣,加重語氣說:“我認為,進攻蘇俄還是可取的,蘇俄是我們世仇,如果我們搶先動手,一旦德國戰敗,蘇俄就會向我們動手,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什麼不先動手呢?”
塚田攻冷冷的反問:“進攻蘇俄要調多少部隊?諾門坎和張鼓峰證明,沒有強大的坦克部隊是不能擊敗蘇軍的,而我們的坦克與歐洲相比是落後了,德國支持我們的坦克隻生產了兩百輛,離組建裝甲兵團還差得遠。部隊編製調整至少需要兩年。”
日本在諾門坎吃了大虧,比棗陽之戰還慘,整整一個軍近六萬人隻有三千多人逃出來,戰後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辭職,由梅津美治郎接任,前線總指揮小鬆原切腹自殺,參謀長岡本雙腿被炸斷。
這次大敗讓日本人士到要與歐美爭雄必須革新軍隊,仿照德國那樣,組建坦克師團,為此在關東軍編製內增加了兩個坦克師團的編製,可除了編製還必須有坦克,中國戰場已經證明日本的主戰坦克97中型坦克裝甲薄,火力弱,不堪使用,必須生產新型坦克,德國向日本提供了Pzkpfw-Ⅳ/D型中型坦克和自行火炮。
但日本與德國相比鋼鐵產量低不說,最大的不同在於日本還有一支龐大的海軍,鋼鐵產量被海軍分去部分,因此用於生產坦克的鋼鐵份額極少,導致坦克生產速度極低,組建坦克師團的速度也極慢。
一個坦克師團規定的坦克數量為三百八十輛,可現在卻隻有二百輛,離規定的數量差得很遠。
“用現有條件作戰是我們的本分!”板垣冷冷的說:“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的,日清戰爭,我們以弱擊強;日俄戰爭,我們還是以弱擊強;滿洲事變,我們隻有一萬多人,照樣奪取滿洲,如果要等到一切準備好,日本早就滅亡了!”
“說得對!”鬆岡大聲叫好。
“如果要對蘇宣戰,必須在七月中旬決定,”天皇的侍從武官長畑俊六平靜的說:“而且關東軍現在隻有七十萬,蒙疆駐屯軍有十八萬,但察哈爾、綏遠和熱河需要留下八萬左右,因此能投入進攻的隻有八十萬,而要進攻蘇俄就必須增加兵力到一百萬,這需要增加的二十萬,這部分兵力需要從國內和支那戰場抽調。”
畑俊六言下之意很明確,中國軍隊絕不會放棄這個教訓日軍的機會,武漢很可能不保。
“我們應該與蔣介石和談,必須時可以放棄長城以南的占領區,集中兵力首先打垮蘇俄。”板垣征四郎建議道,提起支那事變,板垣心情就有些沮喪,作為擴大派的主要推動者之一,雖然離開了支那戰場,他還是在關注來自支那的消息,早就得知貴州開發的消息,而且西南開發也逐步曝光,國民政府為了準備這場戰爭,已經秘密準備了五年,西南的工業基地已經達到裝備一百萬的規模,這讓日本所有將領都感到心驚。
呼喚月票支持..........
呼喚月票支持..........(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