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血火抗戰 第六章 相持 第八節 轉折(十)(1 / 2)

“胡說!”東條和杉山元幾乎同時脫口而出,東條威嚴的掃了眼杉山元,後者卻惡狠狠的瞪著板垣,東條清清咳嗽一聲:“從支那撤軍絕對不行,撤軍嚴重打擊士氣,對蘇作戰就更不可能!再者,幾十年來,百萬皇軍士兵血灑支那大陸,決不能就此放棄!”

“板垣君,你這是懦弱!”杉山元也大聲叫道,頭上稀疏的白發幾乎要立起來了:“四年了,皇軍戰無不勝,蔣介石不付出代價,是絕不可以的!”

板垣征四郎感到這樣確實有些示弱,便改口說:“要不這樣,我親自去和蔣介石談判,我們可以放棄長城以南的所有占領區,以這個條件與他談判,他是可以接受的。”

包括近衛在內都愣住了,近衛還記得,當初盧溝橋事變時,板垣是鬧得最凶的之一,帶領一個師團從北平打到太原,又從太原到南京,在青島登陸,占領膠東半島,聲威一時赫赫無雙,可現在卻主動提出要放棄獲得的一切。

“我看可以,隻要擊敗蘇俄,我們暫時放棄的將來都可以拿回來。”又一個當初擴大派幹將武藤章卻表示支持。

“啪!”東條大怒將椅子拍得啪啪響:“絕對不可以!怎麼能這樣作!皇軍的血不就白流了!絕對不可以!我決不同意!”

板垣征四郎和武藤章幾乎同時歎口氣,支那戰爭已經陷入泥潭,支那政府軍還有四百萬部隊,其中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中央軍就足有兩百多萬,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繼續擴大。

為了解決支那事變,日本軍政精英可謂絞盡腦汁,誘降了汪精衛,卻沒有收到多少效果,土肥原和影佐提出繼續與蔣介石談判,十一軍司令岡村寧次要求增兵,同時提出一個龐大的戰略,認為應該走蒙古征服南宋的路線,首先拿下西安,然後翻越秦嶺,從北麵殺入四川,然後合圍在兩湖地區的支那軍主力。

這個戰略受到派遣軍司令多田駿支持,可沒想到西尾壽造又提出個戰略,這個戰略明麵上是對付蘇俄,實際上還是針對中國;岡村寧次立足於軍事行動,西尾壽造卻是立足於政治手段。

可這兩個手段都需要大量增兵,可增兵又是很難辦到的,武漢作戰已經讓日本使出了吃奶的勁,國內的武器彈藥搜羅一空不說,連十七八歲的學生都送上戰場。而不管是岡村寧次還是西尾壽造的戰略,都需大量增兵。西尾壽造還好,提出收縮支那戰場,從這上麵抽兵,岡村寧次則直接要求增兵五十萬,先掃平山西的閻錫山晉軍和八路軍,然後從北麵和東麵,兩路殺入陝西,一舉蕩平陝西中國軍隊,明年再翻越秦嶺,攻入四川。

“隻有南下,”岡敬純大聲叫到:“支那之所以能繼續抵抗皇軍,還是因為英美的支持,我們集中力量打擊英軍,同樣可以達到協助德國的目的,而且還能獲得繼續戰爭的資源。”

“那會引起美國的幹預,”武藤章反駁說:“美國比蘇俄更強大,況且西尾君說得好,兵力集中使用,這場世界大戰,已經形成德日意鋼鐵軸心對付中英蘇的結果,蘇俄將是他們的主力,隻有擊敗蘇俄,才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武藤君的話不錯,與敵人比較,我們在人力資源上本來就處在劣勢,如果再把美國拉進戰爭,我們的劣勢就更加明顯,南下的風險比北上更大。”畑俊六慢慢的說。

會議始終陷在膠著中,從向蘇俄宣戰,到支那事變,再到南下南洋,又回到北上還是南下,然後談起國內的情況,眼看著會議就要無疾而終,東條有些急了,他衝著近衛文麿說:“首相,您是什麼意見?”

作為首相的近衛文麿在整個會議中始終默默無語,風度翩翩而又呆板的坐在那,仿佛是在聽取大家的意見,又似乎是不知所措,讓人有些莫測高深。

“帝國不可能與全世界為敵,”近衛慢慢的說:“如果要北上的話,海軍能出動多少兵力?”

“蘇俄遠東艦隊實力不強,隻需出動幾十艘驅逐艦就可以了。”永野修身顯得很平靜,蘇俄本就不是海軍強國,遠東艦隊就更弱了,比起沙俄時相差無幾,而日本卻有全世界第三強的艦隊,實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北上需要大量部隊,南下很可能與美國衝突,橫在中間的是支那事變,國勢艱難呀。”近衛歎口氣。

“那又有什麼?美國要是幹涉,那就打!”岡敬純心裏很是生氣,語氣變得更加生硬。

“有德國的配合,打蘇俄都沒信心,美國豈不是比蘇俄更強。”近衛有些怪異的看著岡敬純,岡敬純頓時語塞,剛才還叫得凶悍的佐藤和塚田攻也都不作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