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生命不止,學習不輟——每天學點領導者的求真藝術(2)(3 / 3)

獲取信息的六招

上麵說過信息可以通過交流來獲得,而交流是相互的,如果一個人追求大量的信息,給別人的僅僅是很少數量,這種係統是不穩定的,最終可能變得既不多給也不多得。在一種雙向的信息交換中,坦率會激發坦率,封閉會換來封閉,敵意會挑起敵意。在交流時,獲得信息有六招:

第一招:明知故問。這樣做的結果是在浪費時間,或者是雖然他需要你的產品或服務,但他自己卻還不十分清楚,需要你來提醒。

第二招:重複提問。這樣做,不僅可以有效地比較對方前後回答之間的矛盾,同時還借此了解回答問題人的品性。

第三招:投桃報李。一般情況下向別人提供信息並不會使你損失什麼,所以信息是最好的交換物。有得必有失。

第四招:注意消息來自何人何地。談話對象的層次以及談話地點與所獲得信息有很大的關係。

第五招:投石問路。向對方索取與你毫無關係的信息,看看人們如何應付這一要求,這可以相當準確地反映出他們的性格以及是否誠實。

第六招:尋找數字中是否隱含什麼意義。

接受信息和知識的條件是要發現擁有信息和知識的人。開始並不知道誰有,因此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接觸,應該接觸平時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的人,因為總跟你接觸的人,你就會了解。應該去找那些職業與你不同,專業與你不同,買賣與你不同,性別與你不同,年齡和你相差較大的人。

市場情報員還必須通過自己的兩條腿和一對耳朵獲取信息。雖然你的合作夥伴會主動提供給你一些情報,但也不可貿然斷定這些情報是值得信賴的。為求彼此共同的生存與發展,你的合作夥伴會盡快提供別的公司的情報,希冀能早日發展對抗商品,或希望能盡快采取促銷手段等措施。但是這樣的客戶,他的看法有時不免偏頗,而且也不會提供不利於本身的事。因此須盡可能尋找多的途徑而不可局限於少數的情報來源。處處留心皆生意。

一位港商信手翻當天的報紙,就拈來了一個市場機會:一條西方人玩“魔方”的信息映入眼簾。他靈機一動,馬上派人從歐洲搞來一個樣品,以最快的速度造出,很快就占領了香港市場,大獲其利。看來似乎偶然得之,殊不知香港商人看報、聊天,都在覓尋發財機會。

如今內地生意人也精於此道,《粵港信息報》於1991年11月15號刊登一條消息:廣東某食品廠先後從報上看到幾則消息:1.某中學營養調查顯示,輕度與明顯營養不良者各占20%;2.日本製定的《學生用餐法》力圖使學生的早、午餐營養規範化;3.紅豆、紅棗等紅色食品,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品均具有市場開發前景。他們利用這些看來並無直接聯係的信息,開辟出一條生財之道:率先開發出牛奶芝麻糊、海帶綠豆沙等學生課間食品。

突破思維定勢,具有創新意識

國外有關專家在共青團中央舉辦的培訓班上曾經做了這樣的遊戲:主講人手上有一個白色信封,裏麵可能是50元錢,也可能是一張罰款單,也可能是別的懲罰。你有三種選擇:

可以打開信封,但必須遵從信封裏的要求;

也可以不打開信封;

還可以傳給同伴,讓同伴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