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到:管理者在與其他公司合作的過程,就是相互學習的過程;管理者的學習能力往往會影響自己企業的發展,所以,善於向他人學習,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備的素質。
領導者要加強自己的學習力
學習力,是指一個人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總和。它與一般的學習有所不同,不僅是指知識信息的學習,更重要是指提高自身能力以對變化的環境做出有效的應變,這也是動態衡量領導者素質高低的真正尺度。學習力是領導者最本質的能力,是因為學習力對領導者諸項能力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學習力是最可貴的生命力、最活躍的創新力和最本質的競爭力。領導者要認識到現代競爭已不單純是規模與價格的競爭,根本的競爭是核心競爭力的競爭,也就是學習力的競爭,使“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學習為本、終身學習”成為一種主流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使團隊素質進一步得到提升,將學習力轉化為創新力、競爭力。
首先,領導者要有學習能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被寫進中國的憲法,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的聲浪也更為洶湧。已經步入世界經濟大潮的中國經濟,越來越切實地感受到了這種浪潮的衝擊。加入WTO已成事實,經濟全球化也不再是紙上的言辭,國際貿易,國際慣例,國外公司,先進產品……這些都在給國門內的經營者帶來一次次的衝擊。
麵對日益複雜的市場關係、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和各種領導手段、日新月異的領導理念,作為一個領導者,隻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應付一次又一次時代大潮的衝擊。
其次,學習能力的提高直接受一個領導者對學習重要程度認識的影響,要提高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是端正學習的態度。
1.對現有知識的態度
也就是所謂的“歸零學習”。新世紀的企業經營者每天都應心態歸零,即永遠從零開始,對周邊環境的變化要有足夠的敏感度,然後鉚足勁,見縫插針地學習,為迎接明天的挑戰多做準備,切不可迷戀於眼前的成功。
2.對“外行”知識的態度
一個人知識越多,其聰明、智慧、才幹就越有增長。培根曾說過:“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曆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浪漫,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門門精通”往往是“門門不通”,尤其是作為領導者,要學會選擇,在某些領域要學會做“外行”。
“外行”是說經營者對於具體部門的業務和技術等不需要過多掌握,因為經營者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而任何一門知識,尤其是有關技術知識,要想做到融會貫通,要求付出辛勤的汗水,這樣,經營者成為全才的機會成本就會變得很大。但為了有利於和下級的交流和對其進行指導,領導者還要懂一些具體業務的“皮毛”,做一個“外行人眼裏的內行,內行人眼裏的外行”。
3.追根究底的態度
領導者在日常充電的過程,除了要有平和的心態外,還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現代企業領導者每天必須不斷檢視和自省,除了要能控製住自己的浮躁、自滿情緒和心態外,還應仔細研究問題,深入思考,這樣才有利於思維的創新,從而做到對新知識、新理念的深入把握和靈活運用。
4.走出去的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能力的表現之一便是善於發現學習的對象,能從不同地方找到自己欠缺的東西,揚長補短。因而僅僅局限在一個小的範圍內,視野得不到開闊,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井底之蛙”,從而“夜郎自大”,最終喪失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能力。隻有走出去,不斷麵對新的事物和不同的觀念看法,才能找到差距,產生學習的要求,發現學習的目標。
走出去,可以起到開闊領導者的視野,豐富領導者思路的作用,讓他們見所不能見,聞所未曾聞。
走出去,可以是走出企業,走進學校,去係統學習所需的知識,也可以是走進其他成功的企業,去觀摩別人的經營思路、領導機製;甚至還可以走出企業,走出國門,把國外的先進經驗拿回來,“洋為中用”。
未來的人們將不會由於拿到中學或大學文憑就停止接受教育,而是終身接受教育。領導者必須采納“要麼發展,要麼死亡”這句箴言,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己,否則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落伍。
5.對整個組織學習的態度
未來對學習的要求,絕不僅僅是對領導者個人學習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對整個組織成員學習能力的要求,這就要求領導者不僅關注個人學習的情況,更要關心整個企業的學習情況,改變組織結構,使之扁平化、開放化,創造學習的氛圍,這一切都是一個有學習能力的領導者應該做和必須做的。隻有整個組織觀念的更新、方法的進步,才能使領導者有一個施展新知識、新能力和新觀念的平台。
領導者要不斷補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