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與媒體交往有方法——每天學點領導者的公關藝術(2)(1 / 3)

當然,這種“硬新聞”的策略也有其消極的一麵,它的時效性比較強,其影響力會隨時間的變化逐漸減弱,而且一旦在受眾心目中形成某種印象,你就很難去改變它。在國外,這種方法的主要目的在於給政府或相關機構施加壓力,或者是攻擊其政治對手。

四、“軟新聞”或專題

“軟新聞”或專題策略屬於一種深度報道策略,通常是在媒體的專題版、生活方式等版麵或者是訪談節目中使用。它要求新聞發布者投入較長的時間,要有很大的耐心,並且與相關的編輯、製片人、記者保持一定的聯係,而且雙方能夠就當前的事情達成一定的共識,或者至少雙方都認為這件事情很重要。

五、快速響應

當所有的因素都已經準備就緒的時候,你可以考慮使用這一策略。如果執行得比較到位的話,可以通過這種策略使那些攻擊你的人反受其害。尤其是當你以“從大局著眼”或者是“直麵真正的問題”等角度作出響應,並且是用一種“悲傷而非憤怒”的口氣表達出來的時候,其作用更加明顯。

六、低調

其目的在於使你的組織保持在媒體視線之外,隻要媒體不把你的組織放到焦點位置,該策略就會有效。在使用該策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它很可能會反而成為對方向你發起攻擊的武器。

七、你可能永遠不愛我們,但我們希望你恨我們的敵人

該策略的主要目的是暴露對手的弱點。在很多政治運動中,這種方法很容易被認為是“違反公平競爭原則”的行為。在使用該策略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視角的平衡,要注意有意識地肯定對方,同時也注意要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而不可一味地泛泛而談。

八、要想成為一個好的話題,首先必須成為一個好的資源

在使用該策略的時候,你應該向記者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幫助他們了解相關事件的前因後果,而不要隻是簡單地傳達信息。通過這種策略,你可以跟媒體建立一定的信任關係,從而可以更加容易地控製媒體的報道。

九、教育媒體

如果你要發布的是一條比較複雜的新聞,千萬不要試圖“快速擊中”媒體。相反,你應該向對方提供充足的背景資料,舉辦相關會議並邀請媒體參加等,並通過這種方式來教育那些你所選中的記者和製片人。

該策略屬於一種長期策略,一旦出現“引發”事件或新的進展,而媒體又從中找到進行報道的機會或理由的時候,它的作用就會立即發揮出來。

十、累積區域媒體

由於那些全國性媒體的新聞容量都比較有限,所以逐個占領區域性媒體的策略經常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事實上,區域媒體晚間新聞播報的累積受眾要遠遠超過綜合性網絡電視新聞節目。從技術上來講,做一則區域性新聞要遠比做一則全國性新聞的難度小得多,而且該策略還可以有效避免“過度曝光”。該策略通常是以麵對麵采訪或通過衛星媒體巡回播報。

如何處理棘手的媒體采訪

在采訪的過程當中,采訪者經常會提出一些可能會給你帶來麻煩的問題,下麵我們將討論一下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一、當對方提出一些別有用心的問題的時候

問題:“他的指控對你的機構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答案:“非常抱歉,我並不同意你的說法。事實上……”

建議:不要接受對方問題的前提條件,你可以忽視它。或者你也可以禮貌而堅定地反駁對方問題的前提條件,並接著說出你想要傳達的信息。

二、當對方提出一些誘導性問題的時候

問題:“你是否覺得這家公司過於貪婪了?”

答案:“我不這麼認為。他們是一家非常有競爭力的企業……”

建議:不要重複對方的誘導性詞語(比如說“貪婪”),你甚至可以予以否認。在不重複誘導性詞語的情況下進行反駁。

三、當對方要求你發表個人觀點的時候

問題:“你個人怎麼看這件事?”

答案:“我覺得問題不在於我的個人觀點。問題是……”

四.當對方要求你代表其他人發言的時候

問題:“你覺得市政府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答案:“這個你恐怕要去問市政府。”

建議:不要回避問題。隻代表你的組織發言。

五、當對方提出一個你不知道答案的問題的時候

問題:“這次的投資金額是多少?”

答案:“我現在還不能確定。不過我可以幫你查一下。”

建議:告訴對方你不知道,並主動提出幫對方進行查詢。永遠不要撒謊,不要猜測。

六、當對方提出一個你知道答案,但卻不能說的問題的時候

問題:“你們的報價金額是多少?”

答案:“這個我不能說,因為:

這屬於機密信息。

這件事情目前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