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編寫名人譜的實踐
《濮陽古代50名人譜》(以下簡稱《名人譜》)是濮陽市檔案館2007年編寫的一種具有檔案專題概要性質的編研材料,其基本結構主要包括題名、前言、目錄、正文四個組成部分。下麵我簡單介紹這四部分。
4.1.1 題名。主要包括總標題、記述內容的時間範圍及編者。《名人譜》的總標題就是“濮陽古代50名人譜”,記述內容的時間範圍就是“古代,即上古到明清時期”,編者是“濮陽市檔案館”。
4.1.2 前言。主要包括編寫的原因、內容及目的。《名人譜》的“前言”內容如下:“濮陽,人傑地靈,自遠古時期到清朝,名人傑俊不絕於書,風流人物代有湧現。我們從中精選了上古時期5人、春秋戰國時期10人、秦漢時期2人、魏晉南北朝時期3人、隋唐時期10人、宋元時期7人、明清時期13人,共計50人,編成《濮陽古代50名人譜》,希望能對宣傳濮陽曆史文化、塑造良好濮陽形象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4.1.3 目錄。《名人譜》的目錄共有3頁,分別標出正文中濮陽古代50個曆史名人譜正文首頁頁碼。
4.1.4 正文。主要介紹濮陽古代5()個曆史名人的生平事跡。
4.2 編寫名人譜的認識
關於編寫名人潛,主要有三個方麵:一是如何選擇名人;二是如何準確寫潛;三是如何挑選材料。
4.2.1 如何選擇名人。如何選擇名人,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和目的出發,可能有各自不同的標準。我們在編寫《名人潛》時主要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劃分時期,我們把濮陽古代名人按不引時代分別歸入七個時期,即上古、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個時期。第二步,精選名人。濮陽古代有許多名人,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部選上,這就要求我們精選名人。具體來說,我們主要精選了以下幾類濮陽古代名人:一類是,或出生,或死葬,或建都,或封地,都以濮陽地區為中心的上古時期名人。二類是,祖籍濮陽,中國古代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三類是,祖籍濮陽,中國古代曆史上的賢人孝子、名臣名將、文武狀元。四類是。祖籍濮陽,中國古代曆史上的專家能手、詩人學者、義軍首領。五類是,祖籍雖非濮陽,但在濮陽有過重要活動的中國古代曆史上的名人。六類是,祖籍濮陽,中國古代曆史上的其他名人。
4.2.2 如何準確寫譜。如何為名人準確寫譜,尤其同時為50名人準確寫譜,要準確反映其各自特色,又不能雷同,看似容易,其實很需要動腦筋。我們在編寫《名人譜》的過程中,在用簡單明了的成語或淵組為名人寫譜上費了不少工夫,50個名人的“譜”各具特色。如,“濮陽春秋戰國時期曆史名人柳下惠”,我們為其寫的“譜”是“坐懷(槐)不亂”,一看其“譜”,便知其是柳下惠而非別人。
4.2.3 如何挑選材料。如何挑選材料,又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我們編寫《名人譜》時主要參考了《濮陽市誌》、《濮陽古今談》、《濮陽春秋》、《濮陽五千年》等材料和網絡上的有關資料。這些不同材料介紹同一個人的某些重大事件時,有時會出現大相徑庭的說法,令人無所適從。如我們在編寫“坐懷(槐)不亂柳下惠”時,就遇到了這種情況。關於“坐懷(槐)不亂”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坐槐不亂”說;另一種是“坐懷不亂”說。為此,我們查閱了很多資料,特別是《濮陽市誌》、《濮陽古今談》、《濮陽春秋》等重要史料,大多引用的是“坐槐不亂”說,於是我們最終確定采用“坐槐不亂”說。
5 對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的點滴認識
前麵我結合濮陽市檔案館編寫四種編研材料的實踐,談了一些個人體會。下麵我想談點對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的總的認識。我認為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應體現如下八大特色(當然,就編寫某一具體編研材料而言,可能隻需體現其中的某個或某些而非全部特色):一是館藏特色。館藏特色就是“我有你無他也無”的館藏。對於市縣檔案館而言,館藏特色就是館藏的地方各機關、團體及其所屬單位的檔案史料。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應該體現館藏特色,為地方各機關、團體及其所屬單位當前工作服務。二是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指的是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腱具有重要影響的地方因索,像地理位置、礦產資源、曆史典故、文化遺址、民情風俗、名優產品等。這些地方特色的形成過程,相應地產生出大量的文字材料,它們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檔案史料。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應該體現地方特色,圍繞館藏與館外具有地方特色的檔案史料編寫編研材料。三是階段特色。所謂階段特色,是指館藏的每個特定曆史階段中形成的檔案史料,這些檔案史料部集中反映某一曆史階段的政治、經濟等方麵的重大發展以及對曆史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重要事件,真實地記載了該地區一定事物的興衰變迂以及曆史發展的演變過程。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應該體現階段特色,圍繞館藏某個特定曆史階段中形成的檔案史料編寫編研材料,為編史修誌和曆史研究工作服務。四是生產特色。所謂生產特色,是指館藏反映地方生產活動的檔案L史料,這是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直接服務於地方生產建設的重要素材來源。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應以這些反映生產活動的檔案史料為依據,編寫生產方麵的參考材料,直接服務於生產活動,為經濟建設服務。五是政治特色。檔案和檔案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市地檔案館編研工作與政治之間的關係最為密切,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應該體現政治特色,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主動地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服務,為改革開放服務,為地方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務,從而確保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不偏離正確的政治方向。六是效益特色。市縣檔案館編研成果的經濟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編研工作的發展,市縣檔案館開展編研工作應充分考慮自身的經濟條件和編研成果的經濟效益,形成良性循環,實現檔案館編研工作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七是創新特色。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必須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對各種檔案信息的需求,改變“限於館藏摘編研、編研成果內部傳”的傳統編研模式,拓寬編研工作的視野,體現創新特色,以滿足社會需要為出發點,尋找編研工作的新課題。八是熱點特色。瞄準社會熱點,尋找編研課題,是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煥發市縣檔案館編研工作生機的有效措施。
(作者單位:濮陽市檔案局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