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鬱:“一個樹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希望力圖、情、檔三兄弟團結奮進,日子越過越興旺。隻是圖情檔一體化說了很多年,一直沒有取得實質上的進展,信息孤島問題仍未完全解決,全社會的信息共享並沒有真正實現,管理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對此,您又是怎麼看的?
劉永:關於圖情檔一體化問題,從事圖書館學、情報學和檔案學的專家都分別進行過這方麵的研究。在這一點上,本專業領域的同仁已經達成了共識。但是,資源共享一直沒有得到可行的、可實施的、整體的和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究其原因,也許我們忽略了用戶對這三類信息的真正需求,也許人們已經習慣需要什麼樣的信息就到能夠提供這些信息的部門去谘詢,也許社會對我們提出的這個一攬子解決方案並不感興趣,這跟人們需要石油找油田、需要汽油找石化的情形相類似。
另鬱:
“讓世界充滿愛”,圖、情、檔需要人們的關愛。
劉永:從信息服務性的角度看,應當是用“信息”去“關愛”。
另鬱:在日益拓展的信息空間中,您認為圖書檔案情報部門應該思考的問題是什麼?如何實現信息管理部門的可持續發展?
劉永: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發表過幾篇相關的文章,從單純的物理空間到物理空間與信息空間並存,再到信息空間的無限拓展,各個專業領域在此問題上都產生了不小的震蕩。其中,
“信息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本專業領域已一度討論過諸如“專業泛化”、“學科定位”等相關的問題。我對此問題的說法也許不太正確,但也談出來供大家批評,那就是在信息空間日益拓展的時代裏,可以既去搶種新的地,也不荒了已有的田,在競爭中實現信息管理部門的可持續發展。
另鬱:是的,要看準路子,穩紮穩打才行。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將於2009年,將其所有檔案數字化,屆時美國檔案信息網絡將成為真實意義上的一體化無縫網絡,通過總網站即可檢索到全美所有的數字檔案資源。這是否也是個信號,有一天,全世界的檔案網站之間信息互通有無,資源真正共享?這是否一種烏托邦思想?將全部檔案數字化有無必要,我國可否效仿?
劉永:在我看來,信息資源的共享是一種理想的目標和美好的願望,也許是個極限,我們隻能不斷地接近它,也許永遠達不到它。將全部檔案數字化有無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道理很簡單:既有利於文化遺產的保護,又有利於科學的管理與利用。但是,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有利於管理和利用並不等於一定要加以科學管理和利用。因為,
“有利於”隻是一個基礎,這個基礎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
另鬱:就像建設高樓大廈必須先打好地基一樣。
劉永:是的,基礎厚,發揮的空間才能更大嘛!
另鬱:現在全社會都在講創新:體製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創新,您認為檔案部門目前需要創新的是什麼?是管理、技術,還是人員教育方麵?
劉永:社會發展到一定的曆史階段,會存在著更多的矛盾運動和更多需要克服的困難和瓶頸,
“創新”就顯得必不可少。我曾經在不少場合淺淡過檔案工作創新問題,也談到過信息管理工作轉型發展問題,但重點往往著眼於“觀念創新”以及“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兩個方麵。前段時間,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企業家也談到了創新,開始更加冷靜地思考這個名詞了,這位企業家講,他不讚成沒有效益的創新。
另鬱:但凡是創新好像都得付出些或多或少的代價。您的著述中有一條是強調知識管理的作用,知識管理的實質是建立學習機製,在企業經濟活動中,在知識管理項目的實踐中,您認為什麼人更適合承擔知識總管的角色?知識管理與檔案管理的關係又如何?
劉永:也許是追風趕潮吧,我曾經寫過知識經濟和知識管理在檔案管理中應用的文章,我認為這些認識都是比較浮淺的。曾有一些學者認為,
“知識管理”可以作為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的上位概念統領一級學科。這把知識管理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了。關於知識總管這個角色,即所謂的CKO,對這個問題思考得不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知識管理是信息到智慧的躍遷的價值鏈條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這與檔案管理的最終價值取向完全吻合。
另鬱:在您看來,學院院長更應像一位領導者(為學院製定決策、把握發展方向,但缺少管理日常的具體事務)還是一位管理者(管理日常具體事務),抑或兩者兼備呢?
劉永:作為學校的一位基層幹部,部門的領導和日常事務的管理是兼而有之的,除此之外還要從事教學、科研和必要的一些社會活動,工作量還是蠻大的。因此,這個位置需要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來承擔,像我這個年齡已經算是老同誌啦,說實在話,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另鬱:您可不老,聽部下講您比他們還能熬夜呢,有一次他們都熬得受不了,跑去吃飯了,您還在那兒工作呢。您最近有什麼新的研究課題與努力方向?能給會員們介紹一下嗎?
劉永:簡單地說,就是網絡信息資源管理與服務中的知識化、智能化、可視化及評價。
另鬱:真的是很簡單,也體現了您一貫的低調,不願過多將自己所做的事情示人。您身兼數職,在處理家庭和工作關係上,您是怎麼分配您的時間,把這些角色都做好的呢?
劉永:這確實是一個很難平衡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分輕重緩急,團隊協作,謀上退而求中,學會放棄。
另鬱:另鬱認為一個完美、有責任感的人,家庭與事業都能兼顧最好。
劉永:是的,美好的願望!
另鬱:關於檔案網站建設,《檔案界》在全體會員與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正以蓬勃的勢頭發展,您認為目前《檔案界》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是什麼?應以什麼樣的態度向前走?最應該聽到的清醒的聲音是什麼?
劉永:《檔案界》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展迅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我認為一個施展才華的環境、一名不拘一格的伯樂、一個鮮明可行的理念、一套根係發達的網絡、一支青春勃發的隊伍是基礎。談到目前《檔案界》所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並提一點建議,應該說這是我的盲點。《檔案界》從它的創建到發展中的幾個關鍵階段,我都參與過,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但在平時的運行過程中互動參與並不是很多,因此,我的認識和理解也可能是錯誤的甚至是可笑的。下麵是我的一些粗淺看法,歡迎批評:第一,不能僅局限在互動和交流的平台上,更要注意資源的積累和整合;第二,不能僅局限在已有資源的聚合上,更要注意信息的時效和價值;第三,不能僅局限在現有的管理與服務上,更要注意手段與方法的創新。那麼《檔案界》最應該聽到的清醒的聲音是什麼呢?這要取決於聽聲音人是否清醒了,嗬。
另鬱:我相信這三條意見對《檔案界》發展是振聾發聵的聲音,雖然現在瀏覽量已超過500萬人次了,更需要頭腦清醒,找準不足,認清目標,健康穩步前行。您如何看待在網上用虛擬身份,比如用網名來進行人際間交流?很多人在網上用虛擬身份交流,似乎更能說出真實的心裏話。
劉永:現實生活中人的身份也是多樣的,網上的虛擬身份隻不過是其中之一;人的真實身份代表一個人的品質,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經營出來的。網絡身份是可變的,真實身份交流約束性大一些,虛擬身份交流約束性小一些;但當某種身份經營具有一定個性的時候,其約束性就趨同了。有了經營的成本和成就,虛擬的也會得到尊重和珍惜的!
另鬱:今天另鬱就是用的虛擬身份和劉教授的真實身份在進行一次實實在在的對話。給大家透露個小秘密,劉教授歌唱得非常好聽,聽說他的一首聲情並茂的《灰姑娘》,至今仍在航院繞梁三日,餘音不絕。劉教授有很多崇拜他的粉絲噢。
劉永:謝謝!過獎了!
另鬱:劉教授,最後請您為《檔案界》的會員們說一句話好嗎?
劉永:電子文件存在著螺旋式生命周期,其實人的生命何嚐不是如此?不同的螺旋體有著不同的螺距,生命所能夠達到的高度取決於以這種螺距在有限的時間內努力旋轉的次數,一個人所要考慮的並不是自己生命螺距有多大,而是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努力旋轉的次數有多少。認準一件事,堅持做下去,會成就你的不可替代性!另外,從螺旋式的角度講,《檔案界》的張力、螺距已經足夠大了,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加速它的旋轉,使其更高和更強。
另鬱:非常精彩的一句話,富有哲理,激勵人心,可以作為許多會員人生成長道路上的座右銘,鼓舞信心,戰勝困難,不斷前行!謝謝劉教授,非常感謝您百忙之中接受《檔案界》的邀請,接受《名家訪談》主持人另鬱的采訪,您的解答實在精彩,讓人受益匪淺!另鬱再次代表《檔案管理》雜誌社、所有《檔案界》的會員和朋友對您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祝您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