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的螺旋式(2 / 3)

劉永:準確地說,我並沒有在自己的相關文章當中專門針對“電子檔案”進行過研究和思考,倒是在以信息技術作為支撐推進檔案信息資源建設方麵給了持續性的關注,也做了一些研究。目前在檔案界,電子文件和電子檔案管理的大環境已經形成,這個環境既包括技術環境也包括人文環境。所謂存在的問題或者存在的技術瓶頸都是與目標的高低相伴產生的。如果要談一談目前我們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或關鍵問題,那麼可以用兩個字來表述,也就是“態度”問題。

另鬱:“態度決定一切”。

劉永:是的。因為,有什麼樣的認識就決定了什麼樣的態度。具備什麼樣的認識取決於一個人當前所具備的理論、技術、實踐以及相關素質和能力的綜合。

另鬱:未來電子檔案是否代替紙質檔案呢?

劉永:在電子檔案能否取代紙質檔案的問題上,有不少人探討過。如果我們從閱讀的角度把信息的載體分為直讀載體和機讀載體兩個組成部分,這個問題也就不難回答了。直讀載體和機讀載體是永遠並存的兩類載體,相互之間是不可能互相取代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兩類載體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甚至出現直讀載體電子化和機讀載體直觀化現象,目前出現的電子紙就是這一現象的具體體現。

另鬱:這樣看來,紙質檔案與電子檔案將長期共存,也就是所謂的“兩條腿走路”了。

劉永:

“直讀載體”一詞是個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確啊。

另鬱:我覺得“直讀載體”這幾個字很直觀易懂。劉教授,現在數學化檔案館建設成了熱點,但目前數字化檔案館全國建設比較成熟的隻有幾個地方,比如青島和深圳等,您認為河南與這些地方的差異在哪裏?數字檔案館建設時應該考慮的問題有哪些?

劉永:我國的數字檔案館建設相對於數字圖書館建設要晚一些。率先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的都是一些經濟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河南省的檔案信息化建設總體起步並不晚,但是在覆蓋麵上、規模上、資金投入上、典型示範上和立項建設上與這些發展比較成熟的地區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不過,相信有決策者的正確安排和大家的共同努力,這一差距很快就會縮小,甚至在某些方麵可以趕超。

另鬱:希望有這美好的一天。

劉永:這裏還要提到態度問題。數字檔案館建設應當考慮的主要問題應當是觀念問題和態度問題。一個觀念問題就是,數字檔案館建設應當由技術觀念向資源觀念轉變;一個態度問題就是,有信心並具有強烈的建設數字檔案館的時代緊迫感、責任感和成就感。有的企業曾經提出了這樣一個口號: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夠走多遠”、“不換思想就換人”。社會上也流傳著“態度決定一切”的說法。這說明思想觀念和工作態度的重要性。

另鬱:“態度決定一切”,簡單的六個字,蘊含著大道理,和那句“性格決定命運”有異曲同工之妙。

劉永:是的,現在有不少人認為數字檔案館建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所謂的人員素質問題、資金的短缺問題、領導重視問題,等等。其實,這些問題都是表麵現象而不是問題的實質,更有許多人把這些所謂的問題當做借口不去做有利於數字化檔案館建設的工作,甚至起到了阻礙作用。說明白了,談到的問題越多越複雜越難以解決的人,就說明這人對工作越沒有信心,其態度是顯而易見的。

另鬱:這也道出了問題的實質。

劉永:是不是實質問題,不敢斷言,隻是代表個人的一點想法。

另鬱:您如何看待我國信息化發展的現狀與前景?信息化對檔案事業產生了什麼影響?怎樣看待信息網絡環境下的檔案信息安全?您認為檔案部門和檔案人應該怎麼抓住機遇,適應新挑戰?

劉永:在我們國家,社會信息化和信息社會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曆史潮流。就像一開始我們提到過的,曆史既成力量和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力量所決定事物的都是不能自由選擇一樣,是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法回避的客觀現實,信息化對檔案事業的影響也是如此。個人認為,信息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網絡,信息網絡上的協議也是開放的協議。正是因為這個開放性,確定了信息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也就是說,網絡上信息安全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另鬱:曆史不斷向前發展,出現的種種潮流,這些都是我們無法選擇的、必須麵對的。

劉永:既然信息化是一個必然的要求,我們更應該著重考慮的是“挑戰”。隻有正視自己的劣勢,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正確麵對這一挑戰。我認為,為了迎接這一挑戰,檔案信息化建設應當以檔案特色信息資源建設為突破口進行,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做好檔案信息化建設。

另鬱:檔案部門要有麵對挑戰、不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天下無賊》裏麵有句台詞很有意思:

“2l世紀最缺的是什麼?人才!”對於人才這個概念,您是如何理解的?您認為當今社會中,什麼人才最受歡迎?

劉永:

“人才”資源確實是一種稀缺的資源,不僅在2l世紀是這樣的,在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如此,對人才概念的理解和人才標準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另鬱:劉備要在今天,一定會找位懂微機會開車會寫材料的諸葛亮。

劉永:個人認為,人都是有才的,隻不過才的高低不同、形式不同而已。在當今社會中,什麼樣的社會人才最受歡迎確實是難以回答,因為社會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多樣性決定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的多樣性。如果有人問在這個社會裏麵,什麼樣的人最受歡迎,那麼回答肯定是“德才兼備的人最受歡迎”。

另鬱:就像一位大企業家就說過他的用人機製: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製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您認為理想的檔案人才培養模式是怎樣的?檔案專業本科生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知識結構?檔案學領域的人才想要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足,需要具備哪些方麵的能力和素質?

劉永:檔案人才培養模式問題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曾經對該課題進行過立項研究並獲過獎。我個人也曾經提出過檔案人才培養的六個字目標:高、新、專、全、實、能。關於這個問題就不展開講了。至於檔案學領域的人才應當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很多學者在相關研究當中都有過精辟的論述,我完全同意這些學者的觀點。不過,任何學科領域的人才,其素質和能力的要求都是相通的,都離不開智能、技能、德能、表達能力、交往能力等幾種要素的綜合。我曾經聽到一位專家經常這樣說,

“幹我們這一行,需要的是發熱而不發光、建議而不決策、補台而不拆台、幫忙而不添亂”,等等。這也許就是對從事該專業的人素質和能力的專門要求吧。

另鬱:我想,這句話不光是對檔案專業,對很多工作都很適用。

另鬱:正如您一篇論文所言:理論來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同時也指導實踐。您非常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要聯係實際去思考解決問題,您也是這樣鼓勵和要求您的學生的。這是否可以理解為:您是一位實用主義的學者,您很迫切想把您的理論能付諸實踐中,使您的理論研究方法在企業實際生產建設中得到運用。如,《論提高企業活力的檔案信息機製》、《PDM在產品設計與開發中的運用》等。

劉永: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個問題上,能把理論應用於實踐之中是每一個搞項目研究的人所期望達到的目標。但是,理論應用於實踐,換個說法也叫做轉化,有直接和間接兩種形式的劃分。直接應用,往往來自橫向課題的開發與研究,這些工作我還是做了一些的,而且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並獲得了幾個獎勵。但作為間接應用卻很少有時間追蹤,其應用效果就不好加以吹噓了。

另鬱:聽說您還建立了工作室,和應用實踐有密切聯係的?

劉永:有學校的兩個研究所,提供了很好的環境。

另鬱:您做過哪些檔案方麵的橫向課題,效果如何?我們知道您親自為企業開發過檔案管理係統,現在研究領域也以信息係統及信息構建為主,那麼,您對目前市場上數以千計的檔案管理軟件如何評價?

劉永:應當說,目前市場上的檔案管理軟件總體水平還是比較好的,並且還在不斷地在係統和功能上進行優化和升級,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從軟件工程的角度講,國內的這些軟件在靈活性、可編程性、可二次開發性、跨平台性、交互性、人性化和售後服務等方麵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但我相信這些差距在不久的將來都能夠得到很好的彌補。

另鬱:我們也期待,在檔案管理軟件方麵,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越來越小,甚至有超越的那天。檔案、圖書、情報專業,在同一個一級學科下麵,三個學科發展是不均衡的。作為圖情檔都有所涉獵的學者,您如何看待三者之間的關係,學科交叉點及未來發展方向,檔案學在裏麵又有什麼優勢?

劉永:國內有些學者把檔案、圖書與情報之間的關係比作源與流的關係。國內許多學者對於三者之間的關係論述得比較廣泛、全麵和深入。有人提出過這樣的觀點:檔案是曆史的原始憑證不能沒有但可以少用,圖書是智慧的噴泉不能不用但可以少傳遞,情報是決策外腦不能不傳遞但可以廣泛取材。由此可以看出,檔案是“源”但並不是唯一的“源”,原始性、憑證性和可靠性應當是檔案的最大優勢。從學科的角度來講,檔案學、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的學科發展是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補充和相互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