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檔案界的“園丁”(3 / 3)

丁老師:我由於最初從事“科技檔案管理學”的教學而研究科技檔案史。但我從來不把自己限製在疆界分明的領域中(做學問的方式是因人而異的,一本書主義不一定錯,著作等身當然也不一定是壞事),而是沿著一個自然的軌跡前行。我的學術在別人看來,跨度很大,但我自己知道其軌跡是連續的。這個軌跡我在這裏無法一一道來,我隻是告訴你我研究電子文件的背景:(我在某些場合中曾說道)一是我自身的檔案學背景;二是我有IT業的背景,我曾是遼寧電子出版社的業務主管,這是上天給我的安排,使我不是一個計算機白癡,也給了我發言權。我非常反對沒有相關知識與實踐背景而胡說八道。我還做過遼大圖書館館長,圖書館數字化水平高於檔案館。這些都是我研究電子文件的知識和實踐背景。

孫大東:順其自然的背後是知識和經驗的積澱!在您的檔案學理論研究中,“檔案虛擬論”的提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請您談一下它的相關情況。這一理論對檔案學的發展會產生什麼影響?

丁老師:要回答你這一提問,需要寫一篇論文。如果可能的話,就讓我的研究生寫這篇論文吧。我現在的簡要回答是:虛擬理論是數字時代檔案學的理論基礎,這是無法回避的。盡管我們有些人沒有使用這一名詞,但隻要研究電子文檔,就一定在這一框架中。我提出這一理論,一方麵源於我自身的研究,源於對電子文檔管理的理論基礎的學術訴求;另一方麵來源於曾經來自檔案學界的反對聲。前者是根本,後者是刺激。虛擬理論是一個可以貫穿理論與實踐的體係,它涵蓋了基礎理論一技術理論一應用研究,即虛擬理論一邏輯管理思想一元數據等具體管理手段。按照這一思路,可以在數字時代構築完整的檔案學理論體係。

孫大東:這一理論哲學背景尤為明顯。您在這一理論研究過程中是有意識將哲學融入其中嗎?

丁老師:還是使用“順其自然”這句話。在這一過程中,我也分不清是哲學在前,還是檔案學在前。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它和我的“人類虛擬論”(這裏不能細述,屬哲學命題,是我正在關注的課題)相連接。孫大東:從檔案(工作)的屬性探討到檔案主體論的研究,再到檔案虛擬論的提出和完善,貫穿您整個檔案學研究的核心是什麼?是檔案(工作)的獨立自主嗎?

丁老師:做檔案學的,不論是哪個具體方向,基礎理論部分都是不能繞開的。我在遼大也長期講授《檔案學概論》這門課程。實際上,我在基礎理論方麵的學術取向是比較強烈的。但貫穿我檔案學研究的核心恰恰不是檔案或檔案工作的“獨立自主”,而是它的社會性。源於社會、用於社會,檔案和檔案工作從源到流,都必須把自己緊緊置於社會之中。如果你用心,會發現我的一些理論都貫穿這一思想。我的檔案屬性問題、檔案定義問題、檔案起源問題、檔案工作主體問題、檔案史研究,等等,都貫穿著這一核心。包括檔案學本身,若不能融入社會實踐、不能融入學術大家庭,是沒有前途的。

孫大東:明白了!謝謝老師解惑!您對企業檔案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我國近代的企業檔案,近代企業檔案記錄中的近代企業與現代企業檔案記錄中的現代企業相比有何特點?

丁老師:我國近代企業檔案的研究是我率領學生搞的,具體工作是學生們做的,我認為是基礎性的工作。關於企業檔案研究,我在現代企業製度方麵也做了一些工作,那個時候深入基層比較多。

孫大東:是這樣!您在給您女兒的信中說:“你的思想就是你的上帝。”人必須有自己的思想,這同時也是您對廣大青年的忠告和期望。除此之外,您對有誌於檔案學研究的青年人有其他忠告和期望嗎?

丁老師:其實我要說的完整的意思是:你的思想就是你的上帝,你的上帝就是你自己。換言之,你有了自己的思想,你才有真正的生命。人不得不入世,但超凡脫俗才是我們真正的追求。理想永存!你我共勉。

孫大東:謝謝老師!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已經兩個小時了!最後,在此次訪談行將結束之際,我再一次代表《檔案界論壇》和廣大網友對您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訪談後記:丁海斌老師學識淵博,對工作和專業研究有著一種執著的熱愛,隨著訪談的深入,我越發感覺丁老師就像是一個豐富的寶藏,兩個小時的訪談挖出的也許隻是“冰山一角”,但是我們能夠分明感受到丁老師巨大的人格魅力和獨到的思維方式。丁老師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智者。“你有了自己的思想,你才有真正的生命。人不得不入世,但超凡脫俗才是我們真正的追求。”生命的意義在於獨立思想的升華。對生命意義的追求永無止境,也許我們還會碰壁,但是丁老師的回答讓我們不再迷茫,不再彷徨。此次訪談的真正意義也許正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