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七 責任在我,合作共贏(1 / 2)

一位優秀的企業員工要有對團隊的責任感,而且還要勇於承擔額外的責任,即使會承受一定的風險也在所不惜。勇於為了合作的共同利益承擔額外的責任,並將之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非但不會降格,而且還會使自己的人格得到提升。

在合作的過程中,勇於承擔責任,應該是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所以,當合作遇到麻煩時,作為合作中的一員,你有義務,也有責任勇敢地站出來,為團隊承擔責任。事實也證明,很多時候,敢於承擔責任,或者承擔了責任,會有意想不到的奇跡出現。你承擔責任,責任就會給予你回報。

有一位剛剛畢業的研究生,被分到研究火箭的一個單位工作。正好,中國接了一個新科研項目:讓衛星起旋後再脫離火箭。這個項目很棘手,中國以前從未用過這種方式,嚐試過這種方式的外國專家也屢次失敗……

論證會上,有位老專家提出了一個可行性方案,但怎樣才能滿足入軌精度卻有待進一步論證,整個會場陷入了沉默。此時,坐在後排旁聽的一個人說了一句:“可以用計算機計算一下!”整個會議室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了他身上,主持會議的領導人當即問他:“你來幹行不行?”

他說:“行。”

其實他自己在說“行”這個字的時候,也沒有太大的把握,但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為了單位的大局,他情願承擔這個責任,哪怕最後的結果是失敗,也要奮力一搏。這樣,本來隻在地麵幹點“擰螺絲釘”工作的小字輩一下子挑起了大梁,一年多後,按照他編訂的方案,衛星發射成功。又過了十年,他成為令中國人揚眉吐氣的“神舟”號試驗飛船發射工作的副總指揮。他就是敢於為了整個團體承擔額外責任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理張慶偉。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整個中國航天工業界解決了困擾了多年的棘手問題。

張慶偉是個成功的例子。敢於承擔額外的責任需要有顧全大局的“棄我”精神做支撐,因為額外的責任往往意味著更多的付出、更多的風險,一旦失敗很有可能遭到一些無聊人士的嘲笑和譏諷,被別人認為是“逞能”、“愛出風頭”。但是敢於承擔額外責任的人心中想著的不是別人會如何看待自己,他們“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因為他們心中裝著的更多的是整個團隊的共贏,而不是自己能夠從中得到多少私利。也隻有懷著這樣的胸襟,才能不僅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又敢於承擔額外責任,為合作過程解決難題,化解危機,你的凝聚力也因此會得到提升。

有一家高科技公司,技術實力很強,經營方向是應用軟件的開發和銷售,年營業額上億元,員工人數有一百多人。管理團隊共有九人,全是所屬專業的精英人才,其中兩位具有海外學習和工作背景,是典型的海歸派,其他七位管理者俗稱“土鱉派”,也都是國內名牌大學的高材生。曆經五年的艱苦奮戰,公司正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近一年來,這支超豪華陣營的精英團隊出現了一係列不健康的症狀:某些管理者自恃對公司的貢獻,越來越以明星自居,誇大個人價值的作用;本位主義開始抬頭,各部門不是從公司整體利益出發,而是過分強調部門利益、小團體利益,部門之間開始爭奪公司有限的資源;成員之間的合作意識淡漠。

曾有幾次市場部策劃的新產品發布會,老板請技術部和銷售部對策劃案提出建議,這兩個部門的負責人僅是消極地對待,他們認為這完全是市場部的事,不值得在這上麵花費腦力和時間。召開新產品發布會時,他們僅派出了一兩個相關人員出席,將這大好的捕捉市場信息和接近客戶的機會給浪費了。客戶服務部接到客戶的投訴或抱怨後,也懶得將這些問題及時反饋到技術部和銷售部,以至於有些問題一再出現,而技術部和銷售部仍在盲點上運行……

千百年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以及“隻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深入人心,很多人寧願“明哲保身”,也不願意多做一點工作以外的事情。還有的人將配合其他部門的工作當作“多管閑事”,這樣的想法實在是愚不可及,就像下麵這則寓言中的肢體一樣目光短淺。

一個人的肢體對肚皮抗議說:“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勞動來滿足你的欲望,而你卻一味享受,整天一點事情也不做。”

於是肢體決定,再也不管肚皮的事。肚皮挨餓了,肢體也變得軟弱無力,這時肢體才明白自己的愚笨。

盡管這隻是一個簡短的寓言故事,但是其中的寓意卻深刻而厚重。肚皮和肢體是同一個團隊的成員,它們可謂是息息相關,“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在同一團體裏,隻有精誠合作,各自承擔各自的責任,甚至甘於承擔比其他人更多的責任,才能共享你所創造的利益。如果各自為政、不互相體恤、斤斤計較,團隊的利益受損,最終每個成員的利益都會受損。隻有首先保證合作共贏,你,作為團隊中的一員才能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