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四 群策群力,集思廣益(2 / 2)

決策製訂過程的八個步驟是:

1.提出問題——確定一個重要的、相關的組織問題。

2.確定決策標準——確定所有必要的標準。

3.給標準分配權重——評價所有標準並依據它們對組織目標的重要性進行排序。

4.製訂方案——創造性地製訂的各種可能的方案。

5.分析方案——依據決策標準和重要性評價所有方案;每一個方案的結果都應是已知的。

6.選擇方案——選擇獲得最高經濟成果的方案(依據組織目標)。

7.實施方案——由於決策目標是明確的,所以所有組織成員將會接受此方案。

8.評價——依據最初的問題客觀評價決策效果。

在決策時,效率與效果是兩個不可忽視的方麵。有效率而無效果的決策,是可怕的,將使人們在險途上行進,危險是顯而易見的;有效果而無效率的決策,則是毫無意義的,不僅浪費時間、精力、財力,還錯失了大好的發展機會,不免抱憾終生。

當然,個人決策也有優勢,其最大的好處就是,效率高,決策速度快,不會貽誤商機。再就是,責任明確,任務清晰,不易出現相互推諉、扯皮的局麵,有人對最終結果負責。然而,個人決策最可怕的就在於其風險性。由於個人的知識、經驗、能力、精力有限,僅憑個人很難在瞬息萬變、競爭殘酷的市場生態環境中,每次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一個人頭腦發熱,或依照自己的好惡做出的決策,很可能缺乏科學的依據和論證。這樣的決策,要麼使企業占據先機乘風破浪;要麼使企業冒著全軍覆沒的風險。

於總在擔任某公司亞太地區總裁期間,大舉兼並擴張之大旗,不到兩年時間,公司的“版圖”便向外拓展了一倍,公司的每一筆投資,都獲得了30%以上的回報,公司的股票因此而持續走高,於總也被董事會看成是最具潛質的經理人。

在一係列成功的鼓舞下,於總的自信心開始急劇膨脹。以往在做重大決策時,他還會征求同事們的意見,後來他認為,憑著自己良好的直覺、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實戰經驗,完全可以獨當一麵。於是,許多決策都由他一人做主,一人把關,也屢屢獲得成功。

2000年初互聯網席卷全球,於總認為這是個絕佳的投資機會,便一股腦紮了進去。他意欲創辦一個網上藝術品交易市場,該市場類似於索斯比拍賣行。人們可通過該網站了解世界各地藝術品交易情況、各拍賣行曆年拍品,以及著名博物館典藏品,還能遠程參與拍賣、下單、交割、結算……他認為該項目投資成功,不僅會使公司進入一個更高的利潤區,還會使其步入一個新的發展空間。他遊說董事會,通過了這項高達8000萬美金的投資項目。

不幸的是,巨額投資建構的這個網上交易市場,每天的人流量、點擊率低得可憐,想要由此而賺錢盈利更是渺茫,大半年過去了,竟沒有任務營收,而網絡泡沫的叫罵聲不絕於耳,公司的股票被連帶著一直狂跌,董事會對於總的此次投資,也發出了聲聲責難。他們不願再將錢扔進這個無底洞了,最終,該網站以一個極低的價格易手了。

其實,於總就是過於自信,許多決策都是由他一人定奪,以至於遭遇了一次“滑鐵盧”重創。這就是個人決策的風險性所在,若是通過群體決策,廣泛征詢意見,就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或許會放棄該投資,或許選擇另一個時機,或許會以另一種方式進行投資。總之,風險性可能會大大降低,結果也許就會大大不同。

個人決策代替了群體決策,個人權威被高度神化,是現代企業的最大弊病。有些企業個人崇拜的風氣盛行,似乎企業的領導人就是企業的標誌,企業的最高管理者=企業。譬如:海爾=張瑞敏,聯想=柳傳誌,巨人=史玉柱。當然前兩家企業運轉良好,品牌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試想一下,如若這些企業的導航者手指一揮,指錯了方向,企業這條大船會駛向何方?是觸礁?翻船?還是能順利闖過險關?

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互相交換,我們各自就有兩個思想了,那麼通過合作就會擁有更多的思想。一個好的創意的產生與實施,光靠一個人的力量和努力是不夠的,必須集思廣益,必須利用群體的智慧,讓每個人都各顯其能,各盡其才,充分發揮“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創造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