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5)(1 / 1)

第二篇柔性何享健第六章寧可走慢一步,不可走錯半步5

杯酒釋兵權,要用世界人才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跟其他企業一樣,美的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創業元老隱退這一非常頭痛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何享健提出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口號。這一轉變立刻在企業內部掀起不小的波瀾,有些被“剝奪”了崗位的元老找到當家人何享健,說他“喜新厭舊”、“過河拆橋”……

這些人都是當年一起創業的夥伴,曾經摸爬滾打的戰友,從內心來講,何享健當然不希望他們離開,但是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做出一些艱難的選擇,承受變革的陣痛。麵對前來質問的人,何享健卻不怒不惱地讓秘書搬來一台電腦,對氣勢洶洶的來者們說:“試試看,你們誰能玩得轉它?誰行,明天就官複原職!”這些隻有小學、初中文化的元老們你看我、我看你,無言以對。

這就是在美的流傳甚廣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關於這個故事,美的創業元老之一的陳序強解釋說:這個事情並沒有外界傳得那麼離奇,有點故事化了。那20餘位老員工實質上不能說是退出,雖然大家湊合5000元辦的企業,但性質是街辦企業,集體的,他們都沒有所謂的股份製,就是大家齊心合力在街道辦了一家小企業,每個人都在裏麵就業,是一名員工。大家隻是一起辦廠,但不會有像現在的股份意識,隻不過當時要辦一家企業,街區也沒有錢,隻好大家湊合集資,有單有據,以後企業發展,再把錢還給他們。

當時,第一批入廠的員工到北滘塑料生產組這家街道辦的企業打工,並不是拿著股份的原始股東,不是像現在10、20個人,大家成立一家公司,自己有可能是股東,而那時每個人心裏的想法隻是員工而已,隻不過是第一批員工罷了。

所以,不論是第一批員工,第二批、第三批、第四、五批也好,都屬於職工性質,企業發展了,自然接替輪換。美的的創業元老大部分是自然退休,這樣的老員工占絕大多數,中途走的也有,是由於身體原因或者個人發展理由而離開的,自己走的,不是何享健讓走的。後來由於美的風扇搬遷到中山,就有一些員工說,離家太遠不方便,不願去。他們很多人一直都有工資領,大多現在也每月還有工資,你一次性領全部工資也行,也可以逐月領取,一直到你退休那天。

美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沒有人們傳說的那麼不近人情,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美的對元老的尊重、感激、不離不棄。

2005年11月7日,“退休高層異地生產基地考察團”考察歸來,這些隨著美的一起成長、“大半輩子奉獻給了美的事業”的美的元勳,目睹了美的飛速發展的奇跡後,興奮不已。他們再一次回憶起了在美的那些艱辛的奮鬥曆程,再一次表達了對何享健的敬佩和對美的的無限熱愛之情。

美的的老領導在重新考察了美的的異地生產基地後,對美的的發展深有感慨,特別是武漢基地從建廠到投產僅用了半年。原美的工程師,創業元老何應強對自己一直從事的空調生產充滿了信心:“1985年的時候我們還隻是小規模,作坊式生產空調,到2005年已經發展到四大基地,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台,再過幾年,超過2000萬台是完全有可能的。”

通過這次對美的異地基地考察,老領導們看到美的在不斷發展壯大,看到後繼有人,個個都很開心。他們認為,美的隨著規模的擴大,也培養了大批年輕有為的經理人。美的現在在何享健的正確領導下,再加上一批年輕、有文化、有責任的人擔當要職,一定會充分證明美的的實力。

“1986~1987年的時候,我們財務統計每天能銷售一萬就很不錯了。”一直從事財務工作的馮靜梅回想著當時的情景,“今天,美的每天的銷售額都遠遠超過一個億了。”她說完不禁笑了,那笑聲中滿是喜悅之情。

“美的現在還沒有忘記我們啊。”馮靜梅代表這些退休高層轉達了對美的管理者們的感謝,“離開美的了,整個集團還是一樣尊重曆史,尊重我們這些人。”現在他們時不時還被邀請參加公司組織的各項活動。“公司不論有什麼活動,隻要通知了我們,我們都會參加的。”退休高層們表示,他們很高興,“能每期看到我們的《美的》報,及時了解到公司的動態”。

“通過考察,我們好像還沒退休。”這些退休高層沉浸在興奮當中。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衷心祝願由你領航的這艘中國家電製造的航空母艦,乘風破浪,安全遠航!願美的明天更美好!”在退休高層視察異地基地回來寫給何享健的信中,他們表達了這樣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