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3)(1 / 1)

第二篇柔性何享健 第五章低調者遠見,務實者高深3

不能又想搞經濟又想搞政治

2005年4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羅幹視察美的。在美的榮譽牆前,羅幹指著牆上的榮譽獎狀笑著對何享健說:“工會的、工商聯的、省人民政府的……老何啊,你把全國的、全省的、市裏的獎都拿完了!”

是的,美的拿了很多的榮譽,獲得太多的稱讚,但是何享健並沒有將這些歸結為自己一個人的功勞。一方麵,他在對外宣傳上以企業品牌為核心,將個人隱於企業之後;另一方麵,他又能很好地駕馭政企關係,始終與政治保有一步之遙。何享健說過,企業家要懂政治,但不要搞政治,更不能熱衷於成為一個政治或明星人物。 

在佛山,有“佛山劫”的說法,比如著名企業如健力寶、科龍都倒下了,有的是兩代企業家倒在了同一個地方。有人說順德的環境不太好,美的卻越來越壯大,這是為何? 

何享健說:“這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我們是做企業,不依賴政府,但政府提供的有利條件要利用起來,不要受不利因素的影響。每個企業家都要掌握這一點。過去、現在、將來,企業都要運籌好和政府的關係,這是不能回避的。在經濟發展的每一個時期,我們都要重視企業如何與外部環境結合,做到搶先、主動、超前地抓住時機。我們抓住改革開放,引進技術和設備。1985年,我們獲得自營進出口權利,這在當時的鄉鎮企業是非常困難的。90年代一開始,我們還不懂什麼股份製改革,但我有關注、有研究、有聽專家的,我們超前進行了產權改革。2002年,我們進行內部股份製改造,是全國鄉鎮企業、集體企業的第一家。”

何享健認為,在中國做企業,離政府遠了不行,近了也不行,因為中國還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不夠規範。但就算是在真正的市場經濟國家,企業也要處理好和政府的關係。美的給政府貢獻了很多利潤、稅收,但企業創利的時候,政府沒有拿出一分錢,隻是掛了個紅帽子。但是那個時候就是因為掛著公有製、有了這塊招牌,企業才能發展得更好,所以要辯證地去看。

相比轟轟烈烈的四通改製、大張旗鼓的春蘭MBO,美的也是實行MBO比較早也比較成功的企業,最根本的秘訣又在何處?

何享健說,這跟美的的出身有關。美的在成立過程中實際上政府沒投錢,但不可否認,政府給了很多支持,包括在信貸方麵做擔保,在退出美的股份時政府不但沒背包袱,而且獲得了數億元的股權轉讓收益。假設美的最早的資金是政府財政投資,那麼,改造可能沒那麼順利。

在20世紀60、70年代,民營企業是沒辦法生存的,美的產權製度的變遷整整走了一個圓圈,2001年回到起點。美的不是國家股,國家資源的法人股轉讓是受證監會嚴格監管。美的一直很低調,沒到處宣傳,這也與出身有關。美的不是國有企業,不想獲得政治榮譽,不想樹典型、標榜,也不想要虛名。真正的企業家、以贏利為導向的企業,關心的是賺錢,美的很務實。

何享健回憶說:“60年代創業的企業家,全國同時代的,現在隻有我和浙江萬向集團的魯冠球了。我對政治關心,但我清楚自己,一個人,不能又想搞經濟,又想搞政治,商場同官場不同,我要認清自己。中央有位領導問我什麼文化程度,我說小學畢業。他說,你都是博士後了。”

2004年12月21日,胡錦濤總書記視察美的;2005年4月8日,羅幹視察美的;2005年9月11日,溫家寶總理也視察了美的。在短短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裏,這麼多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在關注美的這家民營企業。

何享健說:“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民營企業的極大關懷,這不僅僅是美的集團的光榮,同時也是順德、佛山和廣東企業的光榮。美的從1968年創業的小廠,到成長為如今銷售收入超320億元的中國著名家電企業,這一切都離不開黨的改革開放和富民強國政策的指引。”

他還表示:一定要按照美的集團“十一五”的發展規劃,努力落實胡總書記勉勵美的要“放眼全球、走向世界”的囑托,爭取早日向溫總理彙報“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的好消息。

企業也好,個人也好,都要把握住、處理好目前的榮譽和地位。何享健說,在享受榮譽地位的同時,更要處理好各級關係、公共關係、行業關係等,要務實地做好企業。這種地位和榮譽也是推動美的進一步發展的壓力和動力。美的要用正確、理性、平和的心態對待現在所得到的榮譽,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要擺正位子,從我做起,明確這是應該做的,不能翹尾巴。

在我們看來,何享健的確是從自身做起。他很清楚自己的目標,也定位好了自己扮演的角色,所以政治與企業,他能處理得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