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柔性何享健 第五章低調者遠見,務實者高深1
曾經有一副非常有趣的對聯,讓許多浮華的人參悟到做人的真諦。上聯是:做雜事兼雜學當雜家雜七雜八尤有趣;下聯是:先爬行後爬坡再爬山爬來爬去終登頂;橫批:低調做人。
在武俠小說中,低調之人,往往是深藏不露、武功蓋世的世外高人,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必定所向披靡,真是印證了“時人莫小池中水,靜水流深有臥龍”這句富有哲理的詩。
何享健就是這樣一個不事張揚的人。他很少麵對媒體,人們很少聽到美的和他的新聞。他低調,所以勤於思考、富有遠見;他務實,所以不露聲色、高深莫測。
成功歸因於改革開放
從1978年到2008年,改革開放整整30年了。30年,在曆史的夜空中猶如流星劃過,轉瞬即逝;30年,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猶如春風吹過,精神煥發。中國的改革開放,堪稱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
在這30年裏,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麵推進,一個國民經濟瀕於崩潰的國家成長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伴隨奧運會的舉辦,一個曾經在溫飽和貧困線上掙紮的民族已舉世矚目,備受尊重。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正在變成現實。
在這激動人心的30年裏,成就了一大批“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先行者,成就了一大批“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的商海弄潮兒。他們爭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是推動時代變革、改變中國麵貌的重要力量。
何享健就是第一批吃螃蟹者其中的一位。每次談到美的的成功和企業藍圖時,何享健總是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美的的今天。沒有思想解放,我們也不可能坐在這裏談美的未來的發展宏圖。”
何享健在與人閑聊的時候,每每談到人生的話題,就會自然地轉到企業上來。在感慨祖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果、美的40年風雨曆程的時候,何享健一連說了兩次:“美的今日取得的成就,都是改革開放的成果。”
何享健頓了頓,回憶起20世紀60年代創業的艱難情景。那時是偷偷摸摸地幹,從廣州請來工程師,苦苦求情,住一個晚上都不行。所以美的大發展的真正起步還是靠改革開放,正是改革開放的30年,成為美的光明正大發展的30年。
1990年,美的集團的銷售收入才1億多元。90年代往後的10年,是企業快速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從1990年的1個億,做到1993年的9.3個億。當年上市後機製更好,美的抓住機遇發展,到2000年,銷售達到105個億,年遞增約50%。
何享健說:“關於順德企業的產權改革,我的觀點是當時的公有製體製有不足。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我跟當地領導講,企業的風險政府有時候根本控製不住。當然,那時有爭論。我的觀點是,政府去直接管企業經濟,這麼多企業,政府沒有健全完善的管理係統,就管不住。我跟北滘鎮政府、當時的順德市政府都講過,希望改革。”
1993年,美的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鄉鎮企業改製後的上市公司,那一年,也是順德綜合配套改革中,最核心的企業產權製度改革攻堅的關鍵時刻。
此前,何享健與當時的順德市市長馮潤勝、順德農行行長馬繼章3人曾去韓國考察。對比中國企業和韓國企業,3人得出一個共識,參與市場競爭的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如果不改革,企業負盈、政府負虧,總有一天要出大問題。
何享健記得,那時的順德市委書記陳用誌“有超前眼光”。1993年,陳用誌專門下來調研,了解美的的情況。書記與企業家對“矚目的成就,驚心的包袱”的觀點竟有很多相同——公有經濟的整個投資,實質上根本沒有人監管或監管不到位。企業報一個數,哪怕是虛假的,也能過關。這不能隻怪企業,因為當時的體製有相當的弊病。
北滘是美的總部所在地,也是順德產權改革的首批試點。被何享健稱讚為“有魄力,有眼光”的時任北滘鎮委書記歐祥賢亦認為:“公有製的競爭性企業,政府早退股早好,企業早改革早好!”
由於有了順德率先改革的大氣候、北滘試點的新契機、美的改革的主動性,以美的為龍頭的順德企業實現了大發展,成就了今天順德的製造業,造就了順德成為“中國家電之都”。 “搞鄉鎮企業,美的為什麼成功?”何享健說,“我看成功的關鍵,是有經濟意識、市場意識,黨委政府改革超前。不改革死路一條,美的是因為改革才有今日。當然,從全國來講,順德的改革,當時的省委書記謝非都講‘隻做不說’,但今天可以說了。”
是的,可以說了。30年的改革曆程,40年的興業之路,早已物是人非。何享健追憶往事,思緒萬千,太多的感慨無法一一道來,對於今天的成就,除了感謝,還是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