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贈品陳列和展示。對於贈品與產品關聯性的強調,除了通過現場的節 目、遊戲等方式操作之外,贈品展示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適當炒作贈品價值。在贈品促銷活動中,贈品的價值一般都不會太大,這時炒作宣傳就很有必要了。炒作價值和誇大價值不同,誇大價值是直白地告訴消費者這件贈品價值多少錢,過分地誇大令人難以相信。而適當地炒作贈品價值則需要從贈品的使用利益與情感利益等方麵進行炒作。
借助明星效應進行宣傳。在贈品促銷活動中,僅僅依靠公司促銷人員的宣傳是不夠的。一些公司往往會利用產品代言人或者臨時聘請的明星主持人等在公眾中有一定影響力的人進行宣傳。
事實證明,這種方法的效果是比較好的。另外,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多區域的大規模贈品促銷活動,而且通過這種方法宣傳的贈品可能具有較長時間的生命周期。
設置懸念吸引顧客。通過對贈品和活動本身的宣傳,使贈品對目標消費群體產生一定吸引力,然後再采用限量贈送的方法進行。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讓消費者看到贈品過多堆積的場麵。在兌換台和舞台上應適當擺放少量的贈品,舞台旁邊或者兌換台角落等地方適當地擺放一些盛裝贈品的空箱子。一些消費者非常喜歡的贈品也應該少量擺放。
③贈品促銷的注意事項。
贈品的選擇應與促銷的形式和目的相結合。必須注意產品品牌和贈品品牌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性,贈品的選擇應與促銷的形式和目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促進主體產品的銷售乃至品牌的提升。
促銷最好具有原創或開發性。贈品的獨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能改變消費者對產品的認識,易引起消費者的購物新鮮感,如將市場上已有的禮品再度開發。
營造贈品稀缺氛圍,激發贈品活力。為贈品促銷設計一係列的活動(現場抽獎或表演性的節 目)吸引消費者參與,也可以通過現場宣傳告知贈品的價值和稀缺性,營造熱烈氛圍。
注重對消費者的調研,細分贈品的適用人群。根據人們年齡、收入、地域和文化水平所決定的消費特點的差異,在贈品的選擇上也一定要進行充分的調研,發現迎合消費者需求的促銷贈品。
(4)品嚐促銷標準化管理流程
①為什麼要做品嚐促銷。
品嚐可以給消費者傳遞這樣一個信息:生產廠家對產品有信心,如果產品不好,絕對不敢拿出來讓大家品嚐。
品嚐能夠解除消費者初次購買時的疑慮和心理障礙。一般來說,初次購買時,消費者不放心。一旦品嚐,消費者就敢放心大膽地購買了,疑慮自然消除。
品嚐後消費者購買的比例非常大。品嚐後如果不買一點,大多數消費者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因此,品嚐的消費者即使對產品不滿意,也可能會少買一點,如果滿意則會多買。
品嚐還是一種極好的市場調研手段。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如何、有什麼需求,通過品嚐促銷都能夠了解到。
品嚐產品時可以凝聚人氣,營造銷售氛圍。
②品嚐流程標準化管理。
讓顧客品嚐什麼?
顧客指名品嚐的產品;
顧客問得最多的產品;
顧客拿起來觀察的產品;
顧客詢問價格的產品;
顧客詢問食用方法的產品;
顧客目光指向的產品。
讓顧客品嚐多少?
有人可能認為,讓消費者品嚐的量越大越好,顯示公司大方。其實,一次品嚐量太大反而品不出味道。
品嚐與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品茶與喝茶就不同,喝茶是為了解渴,可以大口喝;品茶是為了品味道,要細細品。
品嚐產品時,舌尖的味蕾是主要感受器官,品嚐量較小時,可以讓注意力焦點集中於味蕾,取得最佳效果。比如月餅,當將一塊月餅平均分成16等份時品嚐效果最佳。品酒應該用小杯,品湯應該用小碗小匙。
在什麼地方品嚐?
品嚐地點一般不要離產品銷售場所太遠,否則,如果顧客品嚐後找不到地方購買,品嚐就白費了。因此,櫃台前的品嚐效果最佳。
什麼時候品嚐?
在產品進入新市場或新產品推廣時,都不妨搞一些品嚐活動,一般應把活動安排在銷售高峰期,如周末、節 假日等。
③品嚐促銷操作技巧。消費者品嚐時,業務員必須在一旁介紹產品、引導消費者享受產品的美味,這是“心理暗示”原理在品嚐方麵的應用。因為有些的產品味道,消費者自己很難品味出來,如果稍加提示,消費者就可能會感覺到了。
在品嚐過程中,顧客可能會通過語言和表情表現出一些疑慮,這表明顧客有不滿意的地方,業務員應仔細觀察,及時發現這些疑慮,並給顧客提供合理的解釋。隻有品嚐而沒有提示和解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嚐。
④品嚐促銷氛圍營造。一般消費者都有從眾心理。品嚐時人越少,消費者越不敢接近。因此,一定要注意凝聚“人氣”。品嚐的顧客較少時,可以介紹得細一點,讓顧客多停留一段時間。當品嚐的顧客較多時,則要加快品嚐速度。
⑤某白酒品嚐促銷步驟。分析思路:品酒需要引導。消費者不是行家,再好的酒,沒有行家的引導,也難品出酒的獨特風味。因此,成功地向客人推銷白酒後,還要引導客人品嚐。品嚐共分四步:
第一步:觀。將酒倒在透明玻璃杯中(玻璃杯不能有油汙),引導消費者從酒杯側麵看,白酒晶瑩透亮,質感很細膩,無沉澱感,無渾濁感。從酒杯內壁看,酒珠能掛杯。
第二步:聞。好酒酒香持續時間長,香味穩定。將酒杯放到鼻子前聞數秒鍾,一股酒香徐徐送入鼻腔,繚繞綿延,揮之不去。
第三步:品。用嘴唇接觸酒杯,品一點點,不要急於下咽。酒香會迅速充滿口腔,感覺很飽滿,1~2秒鍾後,鼻子裏有共鳴香味,後味還有點甘甜。
第四步:回味。將酒咽下,酒味回味悠長,酒香持續。有時有淡淡的蘋果香味,有時有淡淡的核桃香味。
通過“觀、聞、品、回味”幾個步驟的引導,客人就能真正品嚐出酒的特點,以後喝酒時還可能教給其他客人,從而擴大本酒品嚐的影響。
3促銷活動的效果評估管理流程
(1)促銷的效果評估分類
促銷的效果評估分事前評估、事中評估和事後評估三類,它們的特點各異,作用各異。
①事前評估。事前評估就是促銷計劃正式實施前進行的調查測定,用以評估該計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或據此在多個計劃中確定出最佳方案。事前評估主要有征求意見和試驗兩種方法。
②征求意見法。征求意見法就是邀請部分消費者對備選的幾套方案發表意見,選出一個可以得到普遍接受和相對理想的方案。這種方法得到的結論往往較客觀,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③試驗法。試驗法是指選擇一定地區、一定時間內對備選方案進行短期試驗性實施。有時可通過變換規模、水平、媒介、時機等了解消費者的不同反應變化,根據市場記錄和信息反饋最終確定實施效果最佳的方案。
④事中評估。事中評估就是在促銷活動進行過程中對其效果進行評估,主要方法是客戶調查。調查內容分三個方麵:
客戶動態。促銷活動進行期間的客戶動態,可通過現場記錄分析消費者參與的數量、購買量、重複購買率、購買量的增幅等。
客戶結構。參與活動的客戶結構包括:新、老消費者比例,新、老客戶的重複購買率,新客戶數量的增幅等。
客戶意見。客戶意見包括客戶參與動機、態度、建議、要求、評價等。
綜合上述幾方麵的分析,就可大致掌握客戶對促銷活動的反應,客觀評價促銷活動的效果。
⑤事後評估。事後評估就是在促銷活動告一段落或全部結束後對其產生的效果進行評估。常用的方法有比較法和調查法。
比較法。比較法是比較促銷活動開展前後銷售額的變化情況。在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可對銷售額增幅與促銷投資進行比較,以判斷和評價其實際效果。
調查法。調查法是對參與促銷活動的客戶進行調查,以了解他們對促銷的意見和受影響程度,以及他們由此獲得的利益。
(2)促銷效果評估的具體流程
①評估目標。通過資料回饋法,測定並了解策略及執行的成果。
②評估策略。運行資料回饋係統,是為了迅速、方便地評估規劃與執行方案中的促銷活動。
③執行方案。比較每一個測試市場以及與其形態、商店數、每家商店平均銷售額等相近的“控製市場”。測試市場進行各項促銷測試活動,“控製市場”則執行正常的業務活動。
具體的步驟可以做如下概括:
分析前置期間,以了解測試期間的銷售趨勢。
測試期間是指執行促銷計劃的期間,分析該期間的銷售情形,確知銷售趨勢。
緊接著測試期間之後的是事後期間,分析事後銷售情形,確知銷售趨勢。
最後了解測試前、測試期間、測試後的來店顧客數、交易數、每家商店銷售金額差異。從這些數據可知測試期間每一個市場增加的來店顧客數、交易數、銷售量等,進而評估促銷成功的程度。
4促銷策略的調整流程
說明:
①本流程隻有在重大變化發生時,才考慮調整營銷策略。
②相關部門人員是指各種信息的來源,如銷售部提供的信息,分公司、零售部提供的信息,本部門從市場調研的信息,廠家的信息,資料分析得出的信息等。
③各部門負責人指的是營銷係統各部門的負責人。
④市場部經理根據所得到的信息對營銷方案進行審核,並要求營銷策劃部主管對信息進行整理、分析以及製定出營銷調整方案,再轉交給市場部經理進行審核。
⑤營銷總監對呈報的營銷調整方案進行審核,簽署意見後上交給總經理。
⑥總經理簽批後,再由營銷總監通知市場部經理,由其通知、轉達給各部門負責人。如簽否,則按照程序退還給營銷策劃部主管,重新製定營銷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