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檢查準確無誤後方可在廠商發貨單上簽字將商品入庫,並及時登錄有關入庫信息,轉達采購部,經采購部確認後開具收貨單,從而使已入庫的商品及時進入可配送狀態。
(2)在庫保管作業管理
商品在庫保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商品養護,確保商品質量安全。同時還要加強儲位合理化工作和儲存商品的數量管理工作。商品儲位可根據商品屬性、周轉率、理貨單位等因素來確定。儲存商品的數量管理則需依靠健全的商品賬務製度和盤點製度。商品儲位合理與否、商品數量管理精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商品配送作業效率。
(3)加工作業管理
主要是指對即將配送的產品或半成品按銷售要求進行再加工,包括:①分割加工,如對大尺寸產品按不同用途進行切割;②分裝加工,如將散裝或大包裝的產品按零售要求進行重新包裝;③分選加工,如對農副產品按質量、規格進行分選,並分別包裝;④促銷包裝,如促銷贈品搭配;⑤貼標加工,如粘貼價格標簽,打製條形碼。加工作業完成後,商品即進入可配送狀態。
(4)理貨作業管理
理貨作業是配貨作業最主要的前置工作。即配送中心接到配送指示後,及時組織理貨作業人員,按照出貨優先順序、儲位區域別、配送車輛趟次別、門店號、先進先出等方法和原則,把配貨商品整理出來,經複核人員確認無誤後,放置到暫存區,準備裝貨上車。
理貨作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播種方式”,二是“摘果方式”。
所謂播種方式,是把所要配送的同一品種貨物集中搬運到理貨場所,然後按每一貨位(按門店區分)所需的數量分別放置,直到配貨完畢。在保管的貨物較易移動、門店數量多且需要量較大時,可采用此種方法。
所謂摘果方式(又稱挑選方式),就是搬運車輛巡回於保管場所,按理貨要求取出貨物,然後將配好的貨物放置到配貨場所指定的位置,或直接發貨。在保管的商品不易移動、門店數量較少且要貨比較分散的情況下,常采用此種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可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采用哪一種方法,有時兩種方法亦可同時運用。
(5)配貨作業管理
配送作業過程包括計劃、實施、評價三個階段。
① 製定配送計劃。配送計劃是根據配送的要求,事先做好全局籌劃並對有關職能部門的任務進行安排和布置,全局籌劃主要包括:製定配送中心計劃;規劃配送區域;規定配送服務水平等。製定具體的配送計劃時應考慮以下幾個要素:連鎖企業各門店的遠近及訂貨要求,如品種、規格、數量及送貨時間、地點等;配送的性質和特點以及由此決定的運輸方式、車輛種類;現有庫存的保證能力;現時的交通條件。從而決定配送時間,選定配送車輛,規定裝車貨物的比例和最佳配送路線、配送頻率。
② 配送計劃的實施。配送計劃製定後,需要進一步組織落實,完成配送任務。
首先應做好準備工作。配送計劃確定後,將到貨時間、到貨品種、規格、數量以及車輛型號通知各門店做好接車準備;同時向各職能部門,如倉儲、分貨包裝、運輸及財務等部門下達配送任務,各部門做好配送準備。
然後組織配送發運。理貨部門按要求將各門店所需的各種貨物進行分貨及配貨,然後進行適當的包裝並詳細標明門店名稱、地址、送達時間以及貨物明細。按計劃將各門店貨物組合、裝車,運輸部門按指定的路線運送各門店,完成配送工作。
如果門店有退貨、調貨的要求,則應將退調商品隨車帶回,並完成有關單證手續。
5公司倉庫標準化管理製度
(1)庫位規劃與配置
① 物料管理科應依成品繳出庫情況、包裝方式等規劃所需庫位及其麵積,以使庫位空間有效利用。
② 庫位配置原則上應依下列規定。
配合倉庫內設備(例如油壓車、手推車、消防設施、通風設備、電源等)及所使用的儲運工具規劃運輸通道;
依銷售類別、產品類別分區存放,同類產品中計劃產品與訂製產品應分區存放,以利管理;
收發頻繁的成品應配置於進出便捷的庫位;
將各項成品依品名、規格、批號劃定庫位,標明於“庫位配置圖”上,並隨時顯示庫存動態。
(2)成品堆放
物料管理科應會同質量管理科的質量管理人員,依成品包裝形態及質量要求設定成品堆放方式及堆積層數,以避免成品受擠壓而影響質量。
(3)庫位標示
① 庫位編號依下列原則辦理,並於適當的位置做明顯標示。
層次類別,依A、B、C順序由下而上逐層編訂,沒有時填“〇”;
庫位流水編號;
通道類別,依A、B、C順序編訂;
倉庫類別,依A、B、C順序編訂。
②計劃產品應於每一庫位設置標示牌,標示其品名、規格及單位包裝量。
③物料管理科依庫位配置情況繪製“庫位標示圖”懸掛於倉庫明顯處。
(4)庫位管理
①物料管理科收發料經辦人員應掌握各庫位、各產品規格的進出動態,並依先進先出原則指定收貨及發貨單位。
②計劃產品每種規格原則上應配置兩個以上小庫位,以備輪流交替使用,以達先進先出的要求。
公司物資儲存保管製度:
①加強倉庫管理,做好物資的收發和保管工作。做到保質、保量、及時、成套地完成物資的收發任務。保質就是要把質量好的物資收進來並發給用戶;保量就是按合同規定的數量,及時縮短驗收和配發時間,做到快收快發,按照物資的供應計劃,及時地把物資發放到需求單位。
②做好倉庫管理是加強物資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每位倉庫管理人員必須根據儲存物資的特點,做好“五無”——無黴爛變質、無損壞和丟失、無隱患、無雜物積塵、無老鼠,做好“六防”——防潮、防凍、防壓、防腐、防火、防盜。
③物資進庫須有嚴格驗收手續,對物資的數量、規格、質量、名稱等做到準確無誤,同時做好進庫的登記手續。
④物資的儲存保管,原則上應為物資的屬性、特點和用途規劃設置倉庫,並根據倉庫的條件考慮劃區分工。凡吞吐量大的落地堆放,周圍量小的用貨架存放。落地堆放以分類和規格的次序排列編號,上架的以分類定位編號。
⑤物資堆放的原則是:在堆垛合理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推行五五堆放,根據貨物特點,必須做到過目見數,檢點方便,成行成列,文明整齊。
⑥倉庫保管員對庫存、代保管、待驗材料以及設備、容器和工具等負有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因此堅決做到人各有責,物各有主,事事有人管。倉庫物資如有損失、貶值、報廢、盤盈、盤虧等,保管員應及時報告科長,分析原因,查明責任,按規定辦理報批手續。未經批準一律不準擅自處理。保管員不得采取“發生盈時多送,虧時克扣”的違紀做法。
⑦保管物資要根據其自然屬性,考慮儲存的場所和保管常識處理,加強保管措施,達到“十不”要求,務使國家和集體財產不發生保管責任損失。同類物資堆放,要考慮先進先出,發貨方便,留有回旋餘地。
⑧保管物資,未經科長同意,一律不準擅自借出。總成物資,一律不準拆件零發,特殊情況應經科長批準。物資出庫發放必須嚴格履行發料手續,須有領料憑證,並且手續完備、齊全,否則倉庫管理人員有權拒發材料。
⑨倉庫要嚴格保衛製度,禁止非本庫人員擅自入庫。倉庫嚴禁煙火,明火作業需經保衛科批準。保管員要懂得使用消防器材和具有必要的防火知識。
⑩開展技術革新,不斷改善倉庫的物資管理工作,減輕重體力勞動,做到科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使物資盡快地投入生產,充分發揮物資的作用。
公司倉庫物資領用製度:
(1)公司要建立物資領用製度應從下麵幾方麵著手
①凡屬本公司自辦工程或代辦工程的原材料領用,一律使用材料管理,分開進口材料、國產材料,一式五份單式填寫;填表時表內應清楚地填上工程名稱、成本中心、工程編號、施工單位,經成本中心授權人簽名批準,並蓋有工程部工程材料專用章,交由物資部計劃組辦理計劃審核,蓋上計劃審核章,倉庫才予辦理領料手續。
②各部門需正常的維護材料時,隻需填寫貨倉取貨申請單一式三份,清楚地填上部門或科室名稱、成本中心編號,經成本中心授權人簽名批準後,由物資部計劃組辦理計劃審核,蓋上計劃審核章,倉庫才予辦理領料手續。
③在填寫工程材料管理表或貨倉取貨申請單時,將進口材料和國產材料分開單式填寫,領取數量一欄必須要用規定字體填上領取的數量。如果需將原數量修改,應由授權人確認簽名,否則物資部有權不給辦理審核發料。
④堅持工程材料、維護材料專項專用的原則,不允許將工程材料、維護材料用在其他工程上。各分公司承接的代辦工程,經工程部門審批後,物資部才給予辦理審核領料手續,代辦工程需自購材料,要有工程部開具工程材料預算表,經物資部領導審批後才給予購買。
⑤各部門需要的勞動保護用品,開單經本部門成本中心授權人簽名後,再由人事部主管勞動保護用品的有關人員審批簽名,才給予辦理審核領料手續。
⑥各單位要嚴格按本單位擬訂的年度材料預算進行領料。對無計劃和超計劃領料,物資部有權不給予審核發料,同時不允許維護材料多領多占,影響工程材料的正常使用。
(2)關於明確領用物資材料授權人及有關規定
為了適應公司機構及人員的變化,現對各部門領用物資材料授權人做相應調整,原授權人的授權同時取消,並對授權人的領用物資材料權限作如下的規定和說明:
①各種物資材料的轉讓和外售,由物資供應部批準;售往特殊地區的物資材料,由總經理批準。
②贈送物品,由總經理辦公室報總經理審批領取。
③辦公用品器材的領用,由專業歸口管理部門審批。
④車輛、電腦、錄像機、複印機、儀器儀表、多功能電動機等,以及價值1000元以上、使用年限1年以上的固定資產的購置和領用,屬預算內的應經專業歸口管理部門審核批準,報物資供應部購買,屬預算外的報總經理批準,由物資供應部辦理。
⑤工程施工材料的領用由工程部審批,領用工程材料時,領料單上必須完整地填寫成本中涉及工程編號,連同工程管理表一齊交物資供應部計劃室審核後,方可辦理領料手續。
⑥維護材料的領用由維護部和分企業審批,領用維護材料時,領料單上必須完整填寫成本中心編號,交物資供應部計劃室審核後,方可辦理領料手續。
⑦各有關部門應預先做好年度、季度物資材料需求計劃,以便物資供應部有計劃地、及時地供應生產所需材料。計劃內的物資材料由物資供應部計劃室核準憑計劃供給,計劃外的物資材料由物資供應部計劃室酌情供應,應急材料如物資供應部不能供應時,經物資供應部同意,部門經理批準後自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