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物流業務標準化流程(1 / 3)

1物資供應管理流程

物資供銷公司在物資采購、驗收、倉儲、配送等業務流程中,實施全過程、全方位規範化、製度化標準化管理,通過健全製度,明確責任,減少了漏洞,確保了物資供應管理工作健康發展。

一是在物資驗收方麵,物資到貨後,由市場部、相關業務經營部門、倉庫(主任、保管員)三方現場驗貨,對照到貨物資核對采購定單,對物資品名、規格、型號、數量、外觀質量、各種證件進行驗收,達到驗收標準後,三方在“正式收貨單”上簽字後,方可入庫。倉庫管理人員根據物資類別,及時上貨架或指定位置整齊擺放,根據(類別、編號、名稱、產地、供應商、單價、現存數量、到貨時間)登記“物資管理卡片”建立到貨物資台賬並錄入微機。

二是在物資保管對賬方麵,將具有監督、檢查、考核職能的調度室、市場部、考核部與倉庫倉庫物資管理實行聯責掛鉤,規定一月一對賬,一季一盤點,對照微機賬、倉庫台賬、物資卡片全部核對。每半年一次對公司所有儲備物資進行全麵清倉查庫,由市場部對積壓、報廢、盤盈、盤虧物資進行彙總後報公司處理。嚴格物資保管製度,嚴禁保管員私自借貨、調貨、換貨、白條發貨、盤盈、盤虧物資和賬目進行處理等現象,發現違規者追究行政或法律責任。

三是在發貨和配送工作方麵,嚴格程序時間、倉庫保管員依據移庫單、內部領用單、其他發貨單進行備貨,配送領用人員確認無誤後,在“正式發貨單”上簽字。到達各分部的物資,由分部驗收員與配送員共同驗收後加蓋分部公章,由配送員回交公司業務部門,業務部門收到後在“配送通知單上”簽字。

四是在物資出門管理方麵,製定詳細具體的製度,公司統一印製核發物資出門證,按“正式發貨單”實行一車一證,出門證必須由倉庫主任填寫,調度室值班主任審核簽名蓋章,公司門衛對出門物資逐件核對,零星配件按數量抽查。對無出門手續或證件不符一律不得放行,否則,對有關人員給予嚴厲的處罰。

五是加大稽核管理力度,經營考核部對倉庫發貨單及門衛出門證每天稽核一次,主要包括發貨單張數、編號、配送車輛號碼、物資的品種、數量出門時間等。

供銷公司通過嚴格細致的物資運作流程管理製度,物資傳送環節 更加嚴謹,管理漏洞大大減少,成效更為明顯,使物資供應管理運作流程步入了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2配送管理流程

配送中心的總體設計合理,可以為配送中心創造良好的經營管理條件,並能節 省大量投資,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總體設計的任務、原則和基本要求:總體設計的任務是根據配送中心所在的位置地形、地質條件、對外運輸方式、規模大小、設施設備、業務性質等特點確定各建築物、構築物之間的相對位置,合理設置交通運輸線路和附屬工程,為安全、方便、多儲商品和提高配送服務質量創造有利條件。

(1)配送中心總體設計的基本原則

① 保證安全 這裏所說的安全包括防火、防水兩方麵。防火是配送中心管理工作的一項首要任務,必須從倉庫的選址做起。一方麵要考慮儲存物品的安全;另一方麵要考慮所儲物品對周圍環境的安全。若配送中心儲存物為易燃易爆物品,一般應在城郊建址,並位於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處,注意保證周圍環境的安全。在總體設計時,應按危險品火災危險程度分區分類隔離儲存。在總體設計時也應給予充分重視,如室外消防器材一般應沿配送中心主要通道兩旁設置,距離不超過100米。

② 滿足使用要求 配送中心的總體設計要遵循適用的原則。所謂適用就是總體設計要能滿足各種類型的配送中心的使用要求。各種類型的配送中心盡管儲存的商品和配送方式不同,在使用上都有一個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即要方便受發貨和保管、養護工作的展開,又能保證商品進出迅速。在總體設計時應尋求使倉庫的吞吐量達到最大。吞吐量是衡量配送中心總體設計適用與否的標誌或技術經濟指標,它指在一定時期內,配送中心的進庫和出庫貨物的數量總和。

③ 滿足經濟性的要求 經濟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總體設計應使布局緊湊,既能保證建築物之間必要的防火間距,又能節 省用地,以減少建設投資;

總體設計要有利於各種設施、設備效能的充分發揮,保證各種設施設備的有效利用,提高勞動效率和配送中心的經濟效益。

(2)總體設計的基本要求

① 平麵布局要符合配送中心的作業流程,方便各項作業,有利於提高作業效率。配送中心的業務環環相扣,因此各項作業場所要根據貨物流向設置,使各個作業環節 密切銜接,才能防止貨物堵塞,加速收發貨和其他作業。

② 盡可能減少入庫貨物及倉儲人員的運動距離,以提高搬運效率,節 約倉儲費用。

③ 建築物的布置要盡量利用地形,減少土方工程量。

④ 車輛進出方便。車輛宜進出分道,互不幹擾;進出庫貨流與庫內流動的貨流應盡量避免交叉。

⑤ 總體設計應有利於整個倉庫的安全,滿足防火的需要。

總體設計的一般步驟:

在配送中心地址選定以後,可以根據配送中心的業務流程設置作業場所,設計內部的物流路線,確定各作業場所的建築麵積及其設施、設備等。不同類型和型號的裝卸機械所需要的道路寬度不同,應根據所選用的機械設備計算。庫房、貨場的建築麵積必須根據倉庫的儲存任務即儲存貨物的品種和數量確定。下麵介紹配送中心總體設計的一般步驟。

①按倉庫設施的功能分區布置,倉庫一般劃分為主要作業區、輔助作業區和行政生活區三個部分。三個區既要有適當的隔離,有利於倉庫的安全,又要有方便聯係的路線,以利於管理。主要作業區包括收貨、驗貨、分類、保管、流通加工、包裝、組配發貨以及特殊商品存放場所。輔助作業區是為主要作業場所服務的,如放置砧墊用品、包裝物料的場所。行政生活區是為工作人員的生活服務和業務管理設置的區域。如辦公樓、宿舍、食堂等。

②繪製物流流程圖,分析各項設施之間的關係,作靠近性分析,確定設施的相對位置,物流流程圖是將物流情況形象地反映在平麵上,給人以直觀的感覺。物流圖要求能清楚地表明貨物類別、物流量的大小、物流的起點和終點。同時還要避免物流的迂回、交叉以及往複運輸,避免貨物在運輸中的混亂、路線過長等現象。對照物流流程圖,分析每個作業場所的利用程度,比如收貨場地、驗收場地、配送場地對每類物品來說都必須經過,而對儲存保管場地、分類場地、流通加工場地、包裝場地或有特殊要求的作業場地就不一定所有物品都經過,根據各作業場所的利用程度,確定場地的大小或采取集中作業。可以把兩個場地合並為一個場地,也可以按貨物品種設置多個場地。靠近性分析是指從物流流程的角度或管理的角度分析各項設施之間是否需要靠近,以及靠近的重要程度,據此確定設施的相對位置。

③確定各項設施的麵積和防火間距 由於不同貨物所需要的保管條件不同,因此,必須根據儲存貨物的品種數量設置相應的庫房和貨場。各項設施的麵積根據作業量計算。庫房之間應根據建築物的耐火等級、所儲存的商品性能確定防火間距。

④確定物流路線的麵積 各項設施的位置一經確定,物流路線也隨之決定。根據運輸車輛及裝卸機械類型可確定線路的寬度。

⑤繪製倉庫的總平麵布置圖 各項設施的麵積和道路所占麵積確定後,再按照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即可做出配送中心的總體設計,繪製出中心的總平麵布置圖。

3倉庫管理流程

倉庫(Warehouse)是保管、儲存物品的建築物和場所的總稱。物流中的倉庫功能已經從單純的物資存儲保管,發展到具有擔負物資的接收、分類、計量、包裝、分揀、配送、存盤等多種功能。倉庫管理是指商品儲存空間的管理。倉庫管理作業應注意的問題有:

①庫存商品要進行定位管理,其含義與商品配置圖表的設計相似,即將不同的商品分類、分區管理的原則來存放,並用貨架放置。倉庫內至少要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大量存儲區,即以整箱或棧板方式儲存;第二,小量存儲區,即將拆零商品放置在陳列架上;第三,退貨區,即將準備退換的商品放置在專門的貨架上。

②區位確定後應製作一張配置圖,貼在倉庫入口處,以便於存取。小量儲存區應盡量固定位置,整箱儲存區則可彈性運用。若儲存空間太小或屬冷凍(藏)庫,也可以不固定位置而彈性運用。

③儲存商品不可直接與地麵接觸。一是為了避免潮濕;二是由於生鮮儀器吸規定;三是為了堆放整齊。

④要注意倉儲區的溫濕度,保持通風良好,幹燥、不潮濕。

⑤倉庫內要設有防水、防火、防盜等設施,以保證商品安全。

⑥商品儲存貨架應設置存貨卡,商品進出要注意先進行出的原則。也可采取色彩管理法,如每周或每月不同顏色的標簽,以明顯識別進貨的日期。

⑦倉庫管理人員要與訂貨人員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到貨的存放。此外,還要適時提出存貨不足的預警通知,以防缺貨。

⑧倉儲存取貨原則上應隨到隨存、隨需隨取,但考慮到效率與安全,有必要製訂作業時間規定。

⑨商品進出庫要做好登記工作,以便明確保管責任。但有些商品(如冷凍、冷藏商品)為講究時效,也采取賣場存貨與庫房存貨合一的做法。

⑩倉庫要注意門禁管理,不得隨便入內。

不同模式的配送中心作業內容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配送中心執行如下作業流程:進貨→進貨驗收→入庫→存放→標示包裝→分類→出貨檢查→裝貨→送貨。歸納而言,配送中心的作業管理主要有進貨入庫作業管理、在庫保管作業管理、加工作業管理、理貨作業管理和配貨作業管理。

(1)進貨入庫作業管理

進貨入庫作業主要包括收貨、檢驗和入庫三個流程。收貨是指連鎖店總部的進貨指令向供貨廠商發出後,配送中心對運送的貨物進行接收。收貨檢驗工作一定要慎之又慎,因為一旦商品入庫,配送中心就要擔負起商品完整的責任。一般來說,配送中心收貨員應做好如下準備:及時掌握連鎖總部(或客戶)計劃中或在途中的進貨量、可用的庫房空儲倉位、裝卸人力等情況,並及時與有關部門、人員進行溝通,做好以下接貨計劃:①使所有貨物直線移動,避免出現反方向移動;②使所有貨物移動距離盡可能短,動作盡可能減少;③使機器操作最大化、手工操作最小化;④將某些特定的重複動作標準化;⑤準備必要的輔助設備。

檢驗活動包括核對采購訂單與供貨商發貨單是否相符、開包檢查商品有無損壞、商品分類、所購商品的品質與數量比較等。數量檢查有四種方式:①直接檢查,將運輸單據與供貨商發貨單對比;②盲查,即直接列出所收到的商品種類與數量,待發貨單到達後再做檢查;③半盲查,即事先收到有關列明商品種類的單據,待貨物到達時再列出商品數量;④聯合檢查,即將直接檢查與盲查結合起來使用,如果發貨單及時到達就采用直接檢查法,未到達就采用盲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