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辦公業務標準化流程(3 / 3)

(3)會議地址的選擇

會場的選擇,直接關係到會議的風格、形式、規模、預算和檔次,這也是隨後進一步策劃方案的基礎,選擇一個能讓會議組織者和與會者都能滿意的會議場所非常重要,麵對眾多的場所,到底怎樣去選擇呢?

(4)會議場所的選擇

①列出可供選擇的清單。必須製作一個會議場所清單表,清單表上需注明會議要求的所有重要條件,便於各個場所的比較和選擇。這一方麵,也可以參考SINO-MEETING的會場搜索係統,該係統內的數據將對選擇場地的過程,大大提高效率。

②根據清單綜合考慮會議類型與場所的搭配。比如研究和開發會議需要有利於沉思默想、靈感湧現的環境;重大的獎勵、表彰型會議一定要有檔次,要引人入勝;對於交易會和新產品展示會,需要選擇有展示空間的場所,會場交通必須便利等等。

③親臨現場實地考察。考察場地非常重要,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約見會議方及場地方都能做決策的人。這樣有利以後解決可能出現的交易問題;要對會議中的重要流程和環節 心中有數,在考察場地的時候,能問到的問題越多,今後出現風險的幾率就越低。

④會議整體規劃。確定了場地,策劃的工作就進入了快車道,通過以下步驟,整個會議策劃方案就會很快出爐了:整體策劃框架草擬,按照之前的工作和現有的所有信息,先把整個會議的流程和方案想象出來,越具體越好招開策劃動腦會,這個會議上,你需要把專業的會議策劃人士找來,比如SINO-MEETING;也要把主要的決策人員找來,在你的草擬方案基礎上,展開討論和動腦落稿,一般,從第一稿的策劃書到最後落實的方案,如果策劃人員經驗到位的話,最多3次往返討論,就可以把方案細化到執行層麵,是否到了細化到了執行麵,關鍵要看是否已經擬出了“工作時間進程表”、“任務分工表”、“物品清單”、“成本分析表”這幾張最重要的執行文件。

研討會議:

研討型會議通常專業性較強,參與的人數不是很多,除非是行業標準討論,一般不會超過100人。這類研討會的關鍵點是會場及地點選擇。

會場除一般性的主會場外,通常需要一些小型會所以便分組討論。主會場的布置除保留主持人外,其他座位應當體現平等精神。

關於地點,通常選擇相對封閉、安靜、利於保密的地點,最好能在郊區環境優美會所——應當滿足夜間娛樂休閑、團隊精神訓練、場景變換、交通相對方便等要求。

培訓會議:

培訓會議也是專業型會議,通常是企業內部或者教育部門舉辦。除帶有研討性質外,更多的是技能交流及知識傳授,所以培訓會議對場地的要求相對較高——除了一般的封閉式會場外,應該還有各類拓展訓練設施或者場地,可能的話還應該有高品質的休閑放鬆場地。培訓會議的關鍵點:場地、培訓設施及培訓師。

會議規定:

目的:為規範會議管理,提高會議質量,特製定此辦法;

適用範圍:公司全體成員;

會議原則:樹立簡明、高效之會風。

布置工作講標準(工作事項、責任人、完成時間、進度檢查);

檢查工作問過程(完成過程彙報、總結與檢討);

彙報工作講結果(總結與結論、評價與調整);

請示工作講方案(存在問題點與建議);

回憶工作講感受(成績與借鑒、檢討)。

參會原則:

專題會議內容所涉及的部門,至少有一名負責人到會;

資源性問題會議及對公司重要政策的調整必須有總監及以上人員參會;

對公司的政策性宣導會議需公司中層以上幹部參與;

會議采取簽到製;

總裁可視會議重要性決定是否例席,如需總裁出席會議,需提前與總裁秘書約定。

職責:

主持人:會前資料準備與會議召集;會中對會議效果的推進與會議進程控製;會後資料發放範圍確定與共享,並對落實事務予以跟蹤,直至關閉;對會務負領導責任。

組織與會務:受主持人領導,負責會議前、中、後期的協助工作;具體負責會議準備(會場、人員)、簽到整理並對參會情況予以通報、會議紀要整理與發放等。

參會人員:會前準備;會中積極參與;會後就會議精神向下作宣導,對落實事項向下作布署。

稽核與跟進:檢查各項會議執行情況;對會議決議與精神的貫徹予以稽核;對會中布置任務的完成與問題的關閉進行檢查與稽核;並對稽核結果及時予以通報。

分類:

會議按層級與範圍分公司、部門兩級,兩級會議按性質再細分為例會、專題會、緊急會議,部門不設專題會。

例會:

有固定的召開頻率,內容涉及公司經營、管理、服務領域。

公司與部門的例會統一交由目錄管理員(總裁辦秘書)列入公司《例會名錄》進行管理。

《例會名錄》的不定期調整由總裁辦組織商榷並及時公布。

已列入《例會名錄》部門例會,部門對其調整與取締擁有建議權,以聯絡單方式說明理由,由總裁辦核準後,由目錄管理員統一調整後公布;部門新增的例會,請知會目錄管理員統一調整後及時公布;會務主持人員按《例會名錄》要求如期召集會議。

《例會名錄》的定期調整由總裁辦每年年未組織一次,並依評估結論作調整,次年年初由總裁辦公布當年《例會名錄》,並對上年度各部的執行作情況彙報。

《例會名錄》常設信息點有:會議名稱、召開頻率與時間、會議內容(主題、議程)、主持人、與會人員、會務等。

公司、部門的例會會議紀要或決議必須抄送總裁辦備案。

專題會:凡因解決公司經營、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重要問題或事務,需涉及二個以上部門間(不含的二個)溝通與協調,可由提案人向總裁辦秘書申請,由總裁辦確認後統一安排與組織。

會議要求:

前期準備:除緊急會議外,其他會議至少提前二個工作日由會務將相關資料及開會通知發至各與會人員,以便會前做好思考與信息收集;

通知內容:應將會議名稱、主持人、具體時間(開起與結束)、地點、與會人員、會議主題與議程(例會名錄中已作記錄的不再要求,專題會議此信息必不可少)詳細告知與會人員。會務應於開會前十分鍾準備好會場及開會時的演示資料;各參會人員進入會議室前應準備好相關資料(並攜帶,避免中途準備資料而幹擾會議)。

紀律要求:會議原則上不允許請假,如有特殊情況(緊急任務或銷假中)須提前報請會議主持人批準,並授權其職務代理人參加會議,否則視同缺席;與會人員按時參加會議,不得遲到、早退或缺席,應出於相應的處罰;會議中,不得從事其他與會議無關的事,否則視情節 給予相應處理。

會議相關人員應按本規定履行職責。

4辦公用品領用流程

辦公文具用品管理:

①為使辦公文具用品管理合理化,特製訂本辦法。

②本辦法所稱辦公文具分為消耗品、管理消耗品及管理品三種。

消耗品:鉛筆、刀片、膠水、膠帶、大頭針、圖釘、曲別針、橡皮筋、筆記本、複寫紙、卷宗、標簽、信紙、橡皮擦、夾子、圓珠筆、水性筆、釘書針等。

管理消耗品:複印紙、傳真紙、簽字筆、白板筆、修正液、印台、印油、電池、色帶、墨盒等。

管理品:剪刀、美工刀、釘書機、鋼筆、計算器、尺子、膠帶台、日期章、塑料文件盒、文件夾、名片冊等。

③文具用品分為個人領用與部門領用兩種。“個人領用”係個人使用保管用品,如鉛筆、圓珠筆、橡皮擦等。“部門領用”係公司或部門共同使用用品,如釘書機等。

④消耗品可依據曆史記錄(如過去一段時間的耗用平均數)、經驗法則(估計消耗時間)設定領用管理基準,並可隨部門或人員的工作狀況調整發放基準。

⑤管理消耗品應限定人員使用,必須以舊品替換新品,但純消耗品(如複印紙、傳真紙)不在此限。

⑥管理品列入移交,即人員崗位變動及離職時應辦理移交手續。如有故障或損壞,應以舊品換新品,如遺失應由個人或部門賠償或自購。

⑦辦公用品的申請應於每月25日由各部門提出《辦公用品申請單》交辦公室彙總報副總經理以上主管審核,由辦公室統一填寫《請購單》交采購員購買,次月一日發放。但管理品的請領不受上述時間限製。

⑧每人及每部門設立《辦公用品領用記錄表》,由辦公室發放、公司辦公用品保管員統一保管,於領用時登記並經副總以上主管批準,嚴格控製辦公用品領用。各部門另設專人負責領用及保管部門共用品。

⑨個人領用辦公用品隻限於業務及管理部門,車間作業人員如需使用辦公用品,則統一由部門領用。

⑩保管員另設《辦公用品保管帳簿》,對辦公用品庫存、領用進行管理,並於每月底將《辦公用品領用月報表》交辦公室,以便統計消耗情況。

辦公用品嚴禁取回家私用。

辦公用品如屬必需品、采購不易或耗用量大者,應酌量庫存,如辦公室無法采購的特殊品,可經副總以上主管同意後授權使用部門自行購買。

新進人員如需領用辦公用品的,在符合領用條件的情況下,先到辦公室領取《個人辦公用品領用記錄表》,再辦理領用。人員崗位調動或離職時,應將剩餘及列管辦公用品一並繳回保管員處。

印刷品(如信箋、信封、表格等)除各單位特殊表單外,其印刷、保管均由辦公室統一管理。

5公司內授權流程

(1)統一指揮原則

在授權過程中,要堅持一人隻對一人負責、一人向一人彙報工作的原則,不能多頭領導,以免下級無所適從,造成指揮的混亂。

(2)逐級授權原則

公司內部的授權,應從最高層組織開始,自上而下地逐級授權,直至最基層組織,不能越級授權。

(3)職權明確原則

公司各個組織層次的職權,包括已授和未授的職權,都必須非常明確,最好采用書麵形式公布於眾。

(4)職權與職責相對稱原則

職權是執行任務的權力,職責則是完成任務的義務,兩者必須相稱。行使職權的同時就應當負有相應的職責。把職責交給下級的同時要給予下級履行職責的相應職權。要避免有權無責或有責無權現象的發生。

(5)例外管理原則

在一般情況下,依據已有的規定由各級組織行使自己的職權並履行自己的職責。但是,在例外的特殊情況下,可由上級來處理意外出現的問題。這樣,既能保證穩定性的正常管理工作,又能應付特殊性的例外管理工作。

(6)職權絕對性原則

公司內部的上級組織職權授給下級之後,並不減輕上級組織的責任。沒有一個上級人員能夠因為授權給下級人員而就對下級組織不承擔責任。上級人員對下級人員的行為是負責任的。這種責任的絕對性,就要求遵循職權絕對性原則。上級雖然授權與下級,但又保留著收回授權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