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流程管理是什麼(1 / 2)

企業流程管理的目的是幫助企業管理和優化企業的業務流程,並從優化的業務流程中創造更多的效益。那麼究竟什麼是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流程,那什麼是流程呢?把一係列的活動,按照一定的次序連接起來,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是流程。流程是任何企業運作的基礎,企業的大部分業務都是需要流程來驅動,就像人體的血脈流程把相關的信息數據根據一定的條件從一個人(部門)輸送到其他人員(部門)得到相應的結果以後再返回到相關的人(或部門)。一個企業中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客戶,不同的人員和不同的供應商都是靠流程來進行協同運作,流程在流轉過程可能會帶著相應的數據:文檔、產品、財務數據、項目、任務、人員、客戶等信息進行流轉,如果流轉不暢一定會導致這個企業運作不暢。

一般認為,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種以規範化的構造端到端的卓越業務流程為中心,以持續的提高組織業務績效為目的的係統化方法。它應該是一個操作性的定位描述,指的是流程分析、流程定義與重定義、資源分配、時間安排、流程質量與效率測評、流程優化等。因為流程管理是為了客戶需求而設計的,因而這種流程會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而需要被優化。

如何製定、運用適合的流程管理係統?

流程管理,就是根據工作事務類型及解決處理方式,製定相關的標準化處理解決步驟和程序。在這其中,要明確每件工作事務的性質與類型,明確每個崗位的功能定位,明確工作事件中每個人的權利責任與義務。將每件工作事務中的處理程序進行標準化認定,所涉及崗位和人員進行定位,並形成書麵化,各相關人等均得熟背牢記。在日常的工作中,各工作事件均按照事先設定的標準處理程序來進行對應處理解決。

一個高質量的流程管理係統會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以流程標準化來管理工作進程,就可以推進各個崗位人員之間的及時跟進和處理。工作任務及事務出現時,各崗位人員按照既定的流程各自進行相關的工作,而不是依賴管理人員來進行工作全程調控催促,最大化減少因個人理解差異、人與人之間銜接不到位等不確定因素對工作進程的幹擾。這樣,管理人員隻需對工作進程保持一定的監控即可,即便是管理人員不在現場進行監控,(例如老板出差到外地等因素)工作事務也可以不受大的影響,大家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再者,即便了出了事故與問題,也能按照事先所明確的流程和相關崗位人員責任劃分情況,迅速找出問題點所在,追查出事故責任人,避免內部的扯皮與推諉現象。

萬科董事長王石素來愛好遠遊登山,有時長達兩個月都不在公司,可公司業務並沒有因為老板的不在而受到影響。相反,許多經銷商在參加廠家年會的時候,經常得不停的接手機,遙控家裏的生意,或者是心不在焉,待個一兩天就得往回跑,往往就這一兩天,家裏的生意就可能出事。這點想必許多經銷商朋友都不陌生。

泛而論之,凡事的處理都有個流程,隻不過有簡有繁罷了,咱們舉個簡單點的例子來說,今天有個廠家總部來人了,那經銷商就得盡地主之誼,請人家吃頓飯。首先肯定是要問人家的時間安排,是今天有空還是明天有空,是午餐時間還是晚餐時間,對方的口味喜好,有什麼禁忌,是否要考慮推薦本地特色菜?確定一下請客的檔次和基本的費用預算,然後確定去哪一家餐廳,預定包房。同時考慮備選方案,假如這家餐廳出現狀況不能如約接待,那還得趕緊轉移到另外一家。等到時間差不多了,那就派車去接廠家人員,安排哪些人作陪,喝什麼酒,席間談哪些話題,飯後怎麼安排等,這都是流程管理。當然,在業務方麵差不多每天都要運用到,例如說,賣場訂貨送貨和結算:

在許多經銷商的公司裏,往往都是老板親自坐陣指揮每天的經營業務,事無巨細統統都得由老板作為最後拍板人,所有環節 和人員都是對老板直接負責。而經銷商也是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決定、安排相關工作事務,也有可能是隨著老板每天心情的不同而作出一些調整和改變,自由度大,彈性大。老板哪天要是不在家,這生意就得受很大影響。因為這所有事都得交由老板拿主意,也沒有個章 程說那件事該怎麼一步步按程序處理,說的高級點就是人治不是法治,管理的有效性暫且不說,最起碼每天把老板困在辦公室裏走不出去,完全陷到一大堆具體事務裏去了,也沒時間走訪客戶看市場了,也沒多少精力來從戰略角度考慮些宏觀方麵的事情了。況且,生意一旦出點問題,事故責任很快都集中在老板身上,若是老板心胸小點不願意接受容納錯誤,反過來還得找員工做出氣筒,把責任落在員工身上,這樣又惹得員工覺著自己冤枉,生氣上火,既影響工作效率,也沒能真正從事故中吸取教訓,隻會迫使員工得學會更加的有效的踢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