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奇妙,你越是在下級麵前擺架子,讓下級服從你這位大領導,就越被下級看你不起,認為你是“小人得誌”;你越是對待“小人物”放下架子,尊重他們,你在他們心中就越顯得偉大。
(2)多激勵少斥責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評價”,希望別人能了解,並給予讚美。身為領導者,應適時地給予鼓勵、慰勉,認可褒揚下屬的某些能力。當下屬不能愉快的接受某項工作任務之時,領導會說“當然我知道你很忙,抽不開身,但這事隻有你去解決,我對其他人沒有把握,思前想後,覺得你才是最佳人選。”這樣一來使對方無法拒絕,巧妙地使對方的“不”變成“是”。
這一勸說技巧主要在於對對方某些固有的優點給予適度的褒獎,使對方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使其在較為愉快的情緒中接受工作任務。對於下級工作中出現的不足或者是失誤,特別要注意,不要直言訓斥,要同你的下級共同分析失誤的根本原因,找出改進的方法和措施,並鼓勵他一定會做得很好。要知道斥責會使下屬產生逆反心理,而且很難平複,對以後的工作會帶來隱患。
有一位領導,帶領幾個下屬去比賽保齡球,比賽的時候,下屬拋過去的球打倒了七個,作為領導可能會有兩種表達。
其一:“真厲害,一下就打倒了七個,不簡單!”這種語言是激勵,對方聽起來很舒服,其反應是,“下次我一定打得更好!”
其二:“真糟糕,怎麼還剩三個沒有打倒呀!你是怎麼搞的?”對方為了緩解領導對自己的壓力,就會產生防禦思維和想法,其反應是:“我還打倒了七個,要換了你還不如我呢!”
兩種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語言,前者起到激勵的作用,後者產生逆反心理,同時產生不同的行為結果。
積極的激勵和消極的斥責,對於下屬的影響就會是兩種不同的結果,更重要是心理上的影響,這是最根本的東西。
(3)放下架子站在下屬的角度考慮問題
俗話說,設身處地,將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作為領導,在處理許多問題時,都要換位思考。比如說服下屬,並不是沒把道理講清楚,而是由於領導者不替對方著想。關鍵在於你談的是否對方所需要的。如果換個位置,領導者放下架子,站在被勸說人的位置上瞻前顧後,同時,又把被勸者放在領導的位子上陳說苦衷,抓住了被勸說人的關注點,這樣溝通就容易成功,你站在下屬的角度,為下屬排憂解難,下屬就能替領導排憂解難,幫你提高業績。
(4)領導應該是下屬真正的朋友
推心置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領導者的說服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情感的征服。隻有善於運用情感技巧,以情感人,才能打動人心。感情是溝通的橋梁,要想說服別人,必須架起這座橋梁,才能到達對方的心理堡壘,征服別人。領導者與對方談話時,要使對方感到領導不抱有任何個人目的,沒有絲毫不良企圖,而是真心實意地幫助自己,為下屬的切身利益著想。這樣溝通雙方的心就接近多了,就會產生“自己人”、“哥兒們”效應。
情感是交往的紐帶,領導能夠很好運用,和下屬交朋友,使自己成為下屬真正的自己人,是完成群體目標的主體力量。
(5)語言幽默,輕鬆詼諧
領導者與下屬談話,語言幽默,輕鬆詼諧,營造一個和諧的交談氣氛和環境很重要,上級和部下談話時,可以適當點綴些俏皮話、笑話、歇後語,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隻要使用得當,就能把抽象的道理講得清楚明白、詼諧風趣,會產生一種吸引力,使下屬願意和領導交流。
艾森豪威爾將軍是美國第34任總統,他外表憨厚,笑容可掬,和藹可親,是一個大智若愚型的人物。他處事公正嚴明,對人寬大仁厚,而且生性幽默,非常懂得運用自嘲來鼓舞別人。
二次大戰期間,他到前線視察,並對官兵們演說,以鼓舞士氣。不巧下雨路滑,講完話要離去時摔了一跤,引得官兵哄堂大笑。
身旁的部隊指揮官趕緊扶起他,並對官兵無禮的哄笑鄭重地向他致歉。艾森豪威爾對指揮官悄聲說:“沒關係,我相信這一跤比剛剛所講的話更能鼓舞士氣。”
軍人出身的艾森豪威爾脾氣暴烈,人人皆知。大戰後期,美軍因傷亡慘重,鼓勵大家獻血。艾森豪威爾以身作則,立刻以行動來響應這個號召。當他獻完血要離開時,被一名士兵發現了,士兵立刻大聲說:“將軍,我希望將來能輸進您的血。”艾森豪威爾說:“如果你輸了我的血,希望你不要染上我的壞脾氣。”
艾森豪威爾在軍隊任職時,就有“通情達理的上司”和“平民司令”的美稱。他當上總統後溫和的作風依然不改。
有一次,財政部長喬治·漢弗走進艾森豪威爾的總統辦公室時,艾森豪威爾握住他的手並親切地說:“親愛的喬治,我注意到你的梳頭方式和我一樣。”漢弗抬頭一看,原來艾森豪威爾和他一樣,都是光頭。
有一次艾森豪威爾參加某聚會,會中有6位貴賓受邀演說,艾森豪威爾排在最後。當輪到他上台時,已近午夜,全場聽眾在前5人的疲勞轟炸之下,都疲憊不堪,昏昏欲睡。
艾森豪威爾知趣地說:“演說中總有句號,就讓我當那個句號吧!”他最短的演說贏得了滿堂彩。
領導的語言藝術,對於下屬來說,即使一種享受,又是一種激勵,可以拉近上下級關係的距離。
(6)與下屬常談心,增強凝聚力
有一位廳級幹部在他還是一般職員的時候,一次他的領導(廳級)在路上見到他,和他打招呼握手並問候他,雖然這是領導不經意的一次舉動,但是在他心裏產生莫大的震動,回去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當時認為,這是領導對自己的重視和認可。此後他的工作一直做得很出色,受到單位領導和上級的一致讚揚。現在這位職員升為一個廳級單位的領導,他也經常找下屬談心,談心的麵很廣,談工作、談生活、談發展,每次談話,職員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就是這個舉動,增強了全員的凝聚力,使整個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經常找下屬談心,可以充分了解職員對單位發展的看法,職員的心態、情緒變化,自己工作的反饋等等,有利於更好的開展工作。
每個職員都想得到上級的重視和能力認可,這是一種心理需要,和下屬常常談談話,對於形成群體凝聚力,完成任務、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
(7)當眾講話對下屬要有激勵作用
當眾講話屬於公共場合溝通,如果一位領導或是管理者,在大眾場合講話沒有鼓動性,言語平平,淡而無味,甚至連條理性都沒有,那麼這位領導在群眾心裏的威望就會大打折扣,因為領導對於廣大群眾來說是能力的象征。當眾講話不力,就會被群眾認為這位領導能力不行。這就要求領導、管理者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自己善於當眾講話的基本功,當眾講話能起到振奮士氣,激勵下屬,達到統一思想、統一步調的作用,有利於形成一股強大的向心力,使群眾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當眾講話的魅力會影響下屬的士氣,在人們心目中一個真正的領導者,應該是一個獲得眾人擁護的領導者,哪怕你認為你是上級任命的,如果不能獲得眾人的認可,領導者對你來說隻是一個空殼,沒有實際的意義。因為,領導的才能隻能在群體業績中體現。領導者和下級有效溝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潛力從而提高群體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