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價值創造視角中,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目的是形成優化資源協同的穩定機製。它包含兩層含義:第一,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追求資源轉化中協同度的優化提升,使企業發掘既定資源組合的潛力(企業資源組合是個變動因素,因此組合的潛力是不斷更新的),將潛力轉化到企業價值中,獲得價值增值;第二,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要使得這種增值的資源組合轉化成為持續穩定的價值創造機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開展要遵循以下六個步驟:第一,通過對企業價值內涵的再定義,增減原有資源組合,實現新組合;第二,對新組合的價值潛力進行評判,確保企業有獲得價值增值空間的可能性;第三,對新組合的要素按重要性重新排序,以主導要素確定企業新的價值導向;第四,根據新導向,重新定位企業價值實現領域,確定新領域的邊界;第五,形成新價值創造機製,使前四步所確立的新價值可反複實現;第六,拓展新機製,使其具有延續性,保障新價值創造的穩定性。
2.浙江資源環境約束對“浙商”價值創造的挑戰
浙江省土地麵積約10.36萬平方千米,僅占中國國土總麵積的1.08%,且大部分土地為山地丘陵,土地資源稀缺,工業礦產資源儲量稀少。目前經濟增長主體還是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製造加工民營企業(許多是出口的OEM)。資源的稀缺以及日益上漲的成本壓力要求“浙商”創新企業商業模式。首先,資源環境約束對“浙商”企業的價值主張主體多樣化要求越來越高。隨著土地、原材料、勞動力價格成本上升的風險越來越大,過於依賴原材料供應商及勞動力的價值創造機製將麵臨極大的風險。隨著不可再生性原材料資源的持續減少,“浙商”將遭遇資源輸入壁壘。簡單的價值主張體係將使供應商、勞動力主體的價值主張要求增長,削弱保障價值實現的顧客主張,這對企業整合資源、追求價值最大化是巨大的威脅。從“達能-娃哈哈之爭”中不難看出,依靠外資比重過大使得外資力量對企業的價值主張要求越來越高,這警示著“浙商”企業商業模式應注意融資的多樣性,即通過創新的多渠道、多方式分散資本來源。其次,資源環境約束要求“浙商”重新審視企業價值導向,確立價值定位領域。基於顧客是價值創造的最終實現資源,企業應該以顧客需求為價值導向。盡管這點在學界和企業界早有共識,但許多企業的實踐隻是通過口號表明,這些企業的價值創造實際依靠的是粗放型資源轉化、廉價的勞動力或是政府的稅收政策。再次,資源環境約束要求“浙商”以基於價值創造的技術創新及網絡拓展來轉變企業成長方式。缺乏自主創新的技術是“浙商”企業存在的一大普遍問題。它導致資源轉化方式簡單,原始資源在最終價值中的比重過大,最終價值的附加值小。而依靠出口的單一網絡導致最終價值的傳導損失率極高,進一步縮減了企業價值創造的空間。最後,資源環境約束要求“浙商”
加速企業自由價值創造機製的監控建設,以動態思維把握行業價值創造的變化趨勢。資源要素驅動曾經確實成就了不少“浙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浙商”已經意識到資源波動性對企業價值創造的不利影響。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顧客作為企業實現價值創造的重要資源,其轉換與重組速度明顯加快,如果企業依舊奉行固有思維,對環境緩慢適應,固有價值創造機製會積重難返。
3.“浙商”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模式及其企業家戰略能力在其中的作用
項國鵬,韓思源(2008)基於CESS價值創造模型,通過觀察“浙商”商業模式創新實踐,提出了三種“浙商”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模式。
第一,創意價值化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這是將創意(創業構思)轉化成價值創造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概念(創意)本身無法實現價值創造,需要吸納足夠的資源承載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為現實的價值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