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企業家和中小企業戰略
就一般意義的中小企業來說,OECD於1993年提出,所有者或管理者所扮演的基本角色是中小企業競爭能力最主要的決定因素之一。中小企業競爭力很大程度上是由把精力集中於企業運營的創建者決定的。Chawlaet al.(1995)揭示,中小企業所有者的經驗和目標導向是企業成功的兩個關鍵因素。Man,Lau和Chan(2002)建立了企業家能力、組織能力和中小企業績效的關係模型。他們認為,企業家的機會能力、關係能力和概念能力與中小企業的競爭範圍及組織能力呈正相關;企業家的戰略能力和承擔能力與中小企業的長期績效呈正相關;企業家能力、企業競爭範圍和組織能力之間通過相互影響對中小企業績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企業家需要平衡各種能力,過分地側重於幾種能力並不能保證中小企業的長期成長。而在中小企業的創業初期和成長階段,企業家的敬業精神、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對企業經營成功至關重要(金國峰,2004)。創業企業的績效主要源於創業企業家的能力水平及其生產性努力(劉萍萍,2006)。對於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研究也表明國際創業導向能提高國際化績效(Knight,2001)。
高成長企業的特殊性和影響力吸引了許多學者的注意力。1998年的瑞典企業家與小企業研究獎得主Storey(1994)把中小企業成長的驅動因素歸納為企業家素質、戰略和企業素質,認為隻有三個方麵恰當地結合在一起時,企業才能獲取高成長。由此可以發現,企業家是關鍵性要素。針對高成長型中小企業,有研究者從企業創建者的角度論證了具有豐富的企業家特性的創建者是促進高成長型企業成長的重要因素(Fischer和Reuber,2003;Barringer和Jones,2005)。還有人指出,為了和高成長型中小企業成長相適應,企業家模式要不斷轉型(畢海德,2004)。而在對中國快速成長企業的研究上,楊曉非,馬鳳嶺(2005)通過大規模抽樣調查發現,快速成長企業確實具有獨特的優秀特征,而且相比成長速度慢的企業,快速成長企業的企業家對企業的外部環境非常敏感。
還有研究者推進了對這個問題的認識。Entrialgoetal.(2000)通過對233家中小企業的調查,研究了中小企業管理者的心理特點(控製點、對成功的需要和對模糊的容忍度)與創業導向的關係。結果表明,大部分創業型企業領導者具有高控製點、較強的成功需要和較高的模糊容忍度。
總體來看,研究者們主張,企業家是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重要主體,企業家能力是中小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決定因素。因此企業家學習過程與企業家自身才能的發揮和中小企業成長緊密相連,並且隨著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關鍵性事件,企業家應該進行觸發式的、非線性的學習(魏江,沈璞,王新禮,2004)。但是,企業家能力對中小企業成長的作用機製,尤其是對具有示範效應的成長型中小企業的作用機製及對這些企業家能力的測量研究,當前還不多。
上述幾個方麵的述評基本描述了當前國內外研究者對中小企業戰略管理的認識。除此以外,還有研究者從特許經營、持續改進(continuous im‐provement,CI)項目等方麵對中小企業戰略進行了探討。例如,Kirby和Watson 通過對英國17家正在運營的和5家失敗的特許經營者的分析發現,小企業選擇特許經營作為成長戰略,主要是經濟因素的驅動;特許經營作為小企業的成長戰略是可行的,而且特許經營本身並不會給成長導向的小企業帶來問題(Kirby和Watson,1999)。Chapmanetal.(2000)提出CI項目對中小企業發展有重要影響。CI項目有效性的重要基礎是CI過程和企業現有戰略的整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