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中小企業戰略選擇對於中小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而對成長型中小企業的分析則更具體地說明戰略選擇的正確與否關係到中小企業能否實現持續成長。不過,理論界對此問題還是側重於描述性分析,比較缺乏有分量的具有理論創新意義的開創性研究,從而使該問題研究難以獲得突破性進展。
2.中小企業戰略執行
戰略隻有通過有效執行才能發揮對中小企業成長的促進作用。Covin(1991)對111家小型製造企業的績效研究表明,由於戰略執行模式的差異,創業型企業成長率及財務、運營、營銷等方麵的績效優於保守型企業。
可見中小企業采用不同的戰略執行模式,所產生的績效也大相徑庭。
組織結構、關係網絡等也是影響中小企業戰略執行的重要因素。Covin和Slevin(1989)通過對161家小製造企業的調查發現,在敵對環境下,小企業戰略執行績效與有機結構、開創的戰略態勢以及長期導向的競爭框架、產品高價、對行業發展趨勢的預測呈現正相關關係;在良性環境下,小企業戰略執行績效與機械的結構、保守的戰略態勢以及保守的財務管理和短期財務導向的競爭框架、產品改進、對單個顧客的過多依賴呈現正相關關係。Lechner和Dowling(2003)對高成長創業型企業的研究則表明了關係網絡對戰略執行成敗的重要性。企業內部網絡作為創業型企業成長的一種模式,已經逐漸被理論界接受。在此基礎上,他們探討這些企業如何利用外部網絡,在戰略執行過程中增強競爭力。他們發現,社會和聲譽網絡的相對重要性隨企業發展而減弱,合作網隨時間而建立起來。知識和創新網絡是聲譽和管理能力的函數,而營銷網絡的發展要依靠企業文化和管理風格,中小企業成長不僅要依靠自身網絡的構建,還要靠社會網絡的健康發展。
3.中小企業戰略變革
Hudson和McArthur(1994)指出,成熟企業在經濟均衡環境下運營,創業型中小企業是在經濟不平衡環境下運營,麵臨更多的環境不確定性。
實際上,高成長型企業與一般企業的基本區別是企業應對環境改變和發展趨勢的方式不同(Osboe,1994)。因此,日益增加的環境不確定性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使戰略變革對於中小企業顯得尤為重要。Matthews和Scott(1995)對130家一般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的數據分析表明,創業型企業比一般小企業采用更複雜的計劃,兩種企業的戰略和運營計劃都隨著對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加而減少,企業家不會以複雜的戰略計劃加以應對。Borth和Brastad(2003)提出,中小企業應選擇適當的業務戰略範圍以適應市場整合增強和競爭集中度的提高。適應是對業務和戰略焦點適當檢查的方法,有三個組成部分:戰略調整能力;戰略調整程度;戰略調整依據。他們的實證分析結果顯示,企業家個性特征、環境變化層次是適應三個組成要素的重要決定因素。
鮑升華(2000)指出,在激烈的不對稱性競爭和環境的不確定性下,中小企業如何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以提高適應性是關鍵。劉彬(2004)給出了在不確定條件下中小企業的適應性戰略調整的措施。而溝通中互聯網的使用也能提高動態環境下中小企業的戰略靈活性(Murphy,Celuch和Callaway,2007)。總的說來,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創業型企業從內部(利用雇員們的創造力和知識)和外部(從外部尋找可以補充企業現有能力的力量)兩個方麵來培養有別於其他新型競爭者的動態能力(Zahra,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