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中國無意(更不用說這樣的法律手段的發展)。中央政府已敦促謹慎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投資指令不能有效地實施,使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自2008以來,由於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銀行和無能,他們建立了“成千上萬的地方政府融資工具”。這些工具主要是促進中國的影子銀行係統的發展。在中國的一些評論員的觀點,他們代表了國有企業模型,具有金融資源的壟斷,扭曲市場,排擠私人投資。——這些風險因素可能李克強之前提到的經濟增長的影響。
三、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策略建議
由於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持續實施,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不能降低債務水平,之後的第一個刺激債務但穩定的下滑。因此,新的領導不能危及健康的財務狀況,繼續依靠傳統的財政和貨幣手段來刺激需求。
如果是這樣的話,在政策上沒有重大變化,世界的狀況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中國的短期增長前景將是什麼樣的?它可以直接計算。大約一半的總消費的經濟增長率可能在8%左右——鑒於經濟前景不明朗,將略低於過去。投資的實際增長率將遠低於水平在過去的兩個數字,每年大約5%至6%。中國的貿易平衡假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而不是消極的影響是中性的,那麼短期的經濟增長可能在6.5%到7%。這應該是意料之中的。
如效率、庫存調整、外部事件和其他因素也可能影響短期的經濟效益,但這些因素的影響,未來的年經濟增長率不可能超過半個百分點。
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將實施必要的結構性改革,以提高生產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即使降低投資率,中國經濟增長率的十年都有望保持在8%左右,而不是落在6%至7%的範圍內。新的領導層正在認真考慮許多結構性的改革措施。
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城市的過程中,以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要放開戶籍製度。政府不僅要鼓勵更多的工人移居到城市,而且還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服務。
這就需要對金融體係進行重大改革,以鼓勵居民增加消費,使公共投資的融資有更可持續的。地方政府需要增加收入,提供社會服務的提供,要求國有企業支付更多的紅利基金可以被實現,並已在房產稅試點計劃。
繼續推進金融部門改革,包括資本流動自由化,同時提供擴大私人部門更大的激勵,是改革的關鍵。沒有戰略意義的國有企業的出售,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麵臨相同的閾值,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成本,會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作者單位: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中國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01)[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26.[3]
[2]李光.我國加入WTO麵臨科技與管理的挑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1):28—30
[3]李雲.麗江旅遊企業財務管理現狀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