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經濟減速的思考(1 / 2)

中國經濟減速的思考

財政金融

作者:楊琦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國經濟發展減速的現狀,產生的原因,並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提出了具體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中國;經濟減速;原因;建議

一、中國經濟減速現狀

中國日前發布的多項經濟數據低於市場預期,長期看衰中國經濟的分析人士再次拋出各種論調。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20日報道稱,一係列投行上周下調了他們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但這尚未起到敲響警鍾的作用。然而就像現在重新評估中國正在啞火的經濟變得流行起來一樣,某些押注“中國硬著陸”的交易再度興起。報道稱,人們一直存在爭議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斷言中國目前遭遇的究竟是周期性經濟低迷,還是更加難以扭轉的結構性經濟低迷。而目前,中國經濟的所謂結構性問題一年來不時成為熱門話題。

《華爾街日報》還稱,與此同時,進入下一季度,中國經濟看起來注定要麵臨這些結構性和周期性的阻礙。另一種衡量中國經濟減速深度的方法,是看一些敏感資產的表現如何。今年1月,法國興業銀行發布了一份報告,列舉了如果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可能受到衝擊的資產類別。現在,之前提出的一些指標已經似乎開始大幅下跌。最容易選出的指標是大宗商品。

30年平均每年增長10%後,中國高速的總體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中國經濟奇跡的主要引擎出口增長在歐洲和美國的問題是阻礙,工業產出增長緩慢也是幾個月。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可能下降到8%後,可能進一步下降。雖然最近宣布降息措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進一步增加了政府基礎設施支出有可能推遲,但我們認為,中國的高增長的概念可能是可以繼續的。

作為中國的支柱的“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使人們越來越關注金融風險的成因。由於內部競爭和政治自治程度較高,在當地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促進地方政府,投資和促進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社會增加公共服務的努力有著強烈的需求,但為了當地政府官員獲得的獎勵和關注,以發展GDP為基本導向。然而,地方政府支出對經濟牽引開始變弱。

二、中國經濟減速原因分析

自2007以來,地方政府債務增加了兩倍,與GDP的比例翻了一倍,至30%。由於社會支出,從土地銷售收入狀況,其投資回報下降甚至虧損和現金流量的惡化,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之前。他們有更多的債務,償還債務,對現有的債務支付的利率和充實資本。許多人懷疑中國,地方政府也將導致“次貸危機”。

不控製當地政府的過度負債,不是今天的中國特有現象。在第十九世紀,美國美國(三金融危機發生在1837,1843,1873,1879,和1893至1899)具有明顯的市財政過於激進的特點。市政開支增長了1900,成為公共支出,最大的一部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債務相當於聯邦政府的規模。像今天的中國,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是美國政府支出的擴大,但其背後是強大的收入基礎物業稅帶來的。相比之下,我國地方政府收入結構太弱,在政治領域廣泛開征物業稅成為禁忌。

在資金緊張和市政債券的過度時期的問題,美國甚至禁止公共部門投資私人公司,並發行的國債期限的規定。在上世紀30年代,華盛頓把金融係統的控製,所得稅和工資稅屬於中央,和國家資助製度的實施,地方政府收入的州政府管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聯邦政府在地方政府的地位,並對融資健全的法律框架的建立,該市的金融市場的有序發展,而個人而不是機構,為市場最大的投資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