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投資銀行與企業並購(2 / 2)

首先,企業兼並改善了產業結構的轉換效率。無論是橫向、縱向或是混合兼並中,企業並購可以將資源在不同產業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實現從資源的重組、企業的重組到產業重組的過程。從此方麵看,在企業產業結構轉換中企業兼並比新生企業要更加有效和迅速。

其次,企業兼並加快產業結構轉換的高度化。企業兼並是生產要素從效率低的部門流向效率高的部門,合理分配生產要素,使資產存量得到更高的利用效率。新興企業可以利用企業兼並得到更多資金支持,利用其先進的技術形成生產體係規模,融入產業結構調整的軌道,從而促進產業結構轉換的高度化。

第三,企業兼並使產業結構轉換合理化。企業的兼並和收購在跨區域時可以有更大的選擇空間,打破了具有局限性的地方經濟和傳統分割的格局,增大了調整資產存量的流動性,從而在不同地區之間合理配置生產要素,進而使產業結構發展更加合理化。

最後,企業兼並可以減少產業結構轉換的趨同性。很多企業都是大空間的跨度並購,有的則是跨國並購。這對不同地區之間的產業結構優化有著推動作用,使資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提高資產存量的使用效率,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提高勞動分工。從這個角度上說,產業結構轉換在利用地理優勢的情況下可以減少趨同性。

四、我國企業並購在我國產業升級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要想利用企業並購這個契機更好完成產業升級,就必須注重產業的協調發展和結構的提升、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產品質量的提高。

第一,要有預防措施,順應市場,利用主導產業的溢出效應,轉換並調整產業結構,發揮區域優勢,發展區域經濟。

第二,要避免製造部門空洞化。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時,不能忽視第二產業的重要性,特別是製造業。應以垂直並購為主,維持現有製造業的經濟,合理配置上下遊產業,保持第三產業的發展勢態。

第三,要抓住跨國並購的機會,借助某些政策和跨國經營的條件取得先進技術,並充分利用周邊資源,為本國產業結構轉換提供有利條件。

第四,要從整體著眼,合理布局區域產業,避免趨同性的產業,以產業結構轉換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為根本,注重生態環境,不能圖一時利益。(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文獻

[1]張紅偉,產業結構轉換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財經科學,1999(11).

[2]王宏利,企業並購與產業結構調整研究[J].稅務與經濟,2004(6).

[3]石磊,中國產業結構成因與轉換[M].複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4]董小君,投資銀行與企業並購[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

[5]任映國,徐洪才,投資銀行學[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

[6]賈利平,我國投資銀行並購業務拓展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