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會計專業對口課程改革的方向
1、以適合、夠用、實用為原則,適當調整課程。
以“適合、夠用、實用”作為教學工作中的主導思想、方向路標,建議取消《審計》、《統計》、《財務管理》三門課程,適當增設《商品流通企業會計》、《會計崗位實訓》,《稅務會計》等課程。另外,,增加計算機課程,重點學習WORK、EXCEL,作為會計人員,不會這兩個辦公軟件是難以想像的。通過這些課程的調整,就可以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專業教學的效益性和經濟性,體現培養人才的實用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就業的籌碼,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
2、添置必要的教學輔助設備。
會計教學工作需應用到大量表格,特別是《基礎會計》、《成本會計》、《會計模擬實訓》與《會計崗位實訓》。這些表格較為繁瑣,繪在黑板上幾無可能,因為規範繪完每個表格需十幾二十幾分鍾。而一個教學課時少的可能要應用到五、六張,多的甚至為幾十張。如拿在老師手裏向學生展示,巴掌大的圖表需學生擁有金星火眼才能看清。這點在《基礎會計》給學生展示一套完整套賬時特別困難,涉及多達百張憑證、賬簿。台上老師“指點江山”,下麵學生霧裏看花。下課後一切如舊,如同沒上。教學質量受到影響可想而知。如有實物投影儀輔助這些問題將得到最大程度解決。所以,在教學上應該多運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等教學設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以便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三、改善實訓條件,提高實訓教學效果
學生剛畢業不經實習馬上勝任工作,無論是中專還是大學,也無論哪一專業(有人指導的例外),這是不可能的。從我校會計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看,過程是可以找到工作,但沒能力保住,最終的結果是找不到工作,對口就業率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校未能為學生安排實習。沒經實習,直接進入會計崗位會讓人手足無措,但是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特殊性又決定了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可能大批量地、隨時地到企業實習實訓,所以,學校必須重視會計專業實訓室的建設,改善會計專業實訓條件,滿足實訓教學的需要,通過提高實訓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會計專業課程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的要求,必須以“就業”為導向,緊貼實際工作,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增強動手操作能力,提高綜合處理能力。通過教學促進會計專業學生的知識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會計後備力量。(作者單位:廣西靈山縣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戴波《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研究》.商場現代化,2005,5。
[2]許長華《會計專業綜合課程設置初探》.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11。
[3]賴亞敏.《對中職財會專業主幹課程整合及教材建設的思考》[J].中等,2005,(2):43-45.